2)第318章 大唐将帅10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李德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度拜相,

  政绩卓著,后人称为“会昌中兴”(佛门称为“会昌法难”),如果不是因为执政时间较短。李德裕的果断坚毅完全可以使之成为大唐第一名相,如果真是这样,大唐的国柞将大大延长。

  李德裕少年时就心怀大志,勤奋读书,尤喜《左氏春秋》和《汉书》,但是,他却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认为这样是自贬身价,因为他出身名门士族,照样凭借门荫当上了校书郎。

  公元805年,李吉甫担任了元和宰相,李德裕就辞官不做,直到公元816年,张弘靖出任河东节度使,李德裕做了他的掌书记。

  李吉甫去世以后,李德裕跟着张弘靖一起入朝,拜为监察御史,唐穆宗继位,李德裕被选为翰林学士,随后,又担任过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御史中丞。

  由于李吉甫做宰相的时候,与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政见不和、针锋相对,一直积怨很深,因此,他们三人把怒火转移到了李吉甫儿子的身上,非要除之而后快。

  李德裕被李逢吉外放为浙西观察使,牛僧孺、李逢吉分别担任了朝廷的宰相,牛、李之间的党争一直持续了四十年。

  李德裕到了浙西以后,很快显露了出类拔萃的从政才能。以前,当地很不太平,为了讨好将士们,府库里的东西经常被赏赐一空。李德裕善于理财,府库几年时间就变得十分充盈。

  他也善于抚士,虽然赏赐不厚,将士们却都没有什么怨言。他在移风易俗方面更是出色,他挑选年高德勋的长老教化当地人,辅以严刑峻法,

  几年之中就革出了遗弃父母的陋习。他剿灭流寇,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发自内心地视他为父母官,唐穆宗也下诏对他予以褒扬。

  唐敬宗即位以后,生活奢侈,到处索供。刚当上皇帝,就让浙西进贡银质妆具20件,又让浙西进贡缭绫1000匹,李德裕都上疏予以拒绝,指出浙西连年旱灾,入不敷出,实在交不出皇帝老爷的面子工程,

  并希望皇帝向汉文帝学习,减轻百姓的各种负担。唐代的皇帝真是胸怀大度,唐敬宗并没有鼻子气歪,很快准其所请。

  自元和以后,佛教极度昌盛,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公元824年,徐州节度使王智兴借口祝贺唐敬宗的诞辰,设坛度僧,每个人只要交上2000钱,就能落发出家,逃避赋税和徭役。

  李德裕上疏揭发了王智兴,一针见血的指出,江淮地区,男子为逃避傜赋,

  一户如果有三丁必然有一丁出家为僧,如果不加禁止,江淮地区将丧失壮劳力60万,这对大唐帝国来说,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皇帝震惊了,赶紧下诏,

  禁止王智兴设坛度僧。对于僧人的欺骗行为,李德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