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8章 大唐将帅10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德裕

  在哥舒翰来京城之前,有人劝他多带金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说道,“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将丧,多赂何为”,只带一个包裹就上路了。见到了唐玄宗,他力陈王忠嗣的冤屈,请求以自己的官爵为王忠嗣赎罪,皇帝不理他,他“叩头随之,

  言与泪俱”,有如此部下,王忠嗣是怎样的一个人,皇帝心知肚明,唐玄宗终于感动了,虽然不赦王忠嗣阻挠军功之罪,但总算高抬贵手,

  只把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又改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王忠嗣郁郁而终,享年四十四岁。他的儿子王震,天宝年间做到了秘书丞。

  哥舒翰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石堡城,

  石堡城回到了唐军的手中,唐军死者数万,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一切都如王忠嗣的预料,开始是石堡城的血流盈阶,然后是安史之乱的生灵涂炭,

  如果王忠嗣还活着,安史之乱很可能不会发生,正如唐诗所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可惜历史无法假设,悲剧照样发生,

  让后人椎心泣血。

  应不应该牺牲数万人去攻取石堡城,我们可以看看旧唐书卷二百七上的一段对话,唐玄宗说,“吐蕃赞普往年尝与朕书,

  悖慢无礼,朕意欲讨之,何得和也”,皇甫惟明的回答是,“开元之初,赞普幼稚,岂能如此。必是在边军将务邀一时之功,伪作此书,激怒陛下。

  两国既斗,兴师动众,因利乘便,公行隐盗。伪作功状,以希勋爵,所损钜万,何益国家!今河西、陇右。百姓疲竭,事皆由此。若陛下遣使往视金城公主,因与赞普面约通和,令其稽颡称臣,

  永息边境。此永代安人之道也”,君主的显赫边功与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两者之间谁更重要?王忠嗣做出了自己正确的选择,他说过,“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历史上有几个将领会把黎民百姓的福祉看得比自己的功名更重要?历史上有几个将军会把士兵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功名更重要?王忠嗣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一点,

  他不仅是君主手中所向无敌的宝剑。他也是大唐帝国真正的男人和称职的将军。

  “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这首诗描述了李德裕繁忙的宰辅生活,

  展现了李德裕生活的一个侧面。通常,史书都把李德裕归于文官一类,殊不知,他做过兵部侍郎和太尉,是个不折不扣的发号施令的武人,

  “万古良相”是时人对他中肯的评价。李德裕。字文饶,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他的祖父李栖筠,当过御史大夫。他的父亲李吉甫,当过元和年间的宰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