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 学说的难点 (2)_物种起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地生活;又发现有飞鸟、飞兽,各种各样的飞虫,以及古代的飞爬虫,那么可以设想依赖鳍的猛拍而慢慢上升、旋转并在空中进行较远滑翔的飞鱼,有变成拥有翅膀的动物的可能性。如果曾经发生过这类事情,那么谁能想象到,它们在早期的过渡状态中是居住在大海里,而且它们还具有专门用来躲避其他鱼类吞食的初步飞翔器官呢?

  如果我们发现与所有特殊习性相适应而且达到高度完善的构造,比如鸟类用以飞翔的翅膀,我们要明白,具有早期过渡构造的动物鲜有保留至今的,因为会被后来者排除。这些后来者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日益完善。进而可以肯定,适应不同生活习性的过渡状态构造,在初期发展不大,从属类型也不多。至此,我们回头再看一下臆想的飞鱼的例子,真正能飞的鱼类,极有可能不是为了在陆面和水中用不同的方法来捕捉各个种类的食物,才在很多附属的类型中发展起来的,而是直到它们的飞翔器官趋于高度完善的阶段,使得在现实生存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时,才可能发展起来的。由于在个体数目方面,具有过渡构造的物种没有那些构造发达的物种来得多,所以在化石状态中,发现前者的机会远小于后者。

  接下来我将举出两三个例子,用以说明同种的个体间习性的改变和习性的分歧。其中任一情况下,自然选择都易于使动物的构造适应于它已经变化的习性,或者专门适应于若干习性中的一种。但是我们很难确定,究竟是习性的变化促使构造的改变呢,还是构造的细微改变引起习性的变化?不过这些于我们而言并非重要。也有可能两者通常是同时发生的。有关习性的改变情况,举如今专以外来植物或人造食物为食的大多数英国昆虫的例子就已足够。有关习性分歧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南美洲时,我经常观察一种暴戾的鹟,它像一只茶隼一般从一处飞翔到他处,有时却静静地站在水边,突然像翠鸟似地急速冲入水中捉鱼。有时在英国,能够看到大荏雀像旋木雀一般攀缘在树枝上;而有时又像伯劳似的啄小鸟头部,以致小鸟死亡,我时常看见并听见,它们犹如■鸟在枝上啄食紫杉的种子。赫恩曾在北美洲看见黑熊好像鲸鱼一样在水中游了好几个小时,张大嘴巴捕食水中的昆虫。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某些个体具有不同于同种和同属异种所固有的习性,因此可以预期这些个体有时可能产生具有特殊习性的新种,并且这些新种的构造模式和它们不同,发生了细微或者显著的变化。这样的情况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啄木鸟是适应性方面最好的例子,它攀爬树木并从树皮的裂缝中取食昆虫。但是有的北美洲的啄木鸟基本以果实为食,还有一些长有长翅,并在飞行中捕食昆虫。在几乎没有树的拉普拉塔平原上,有一种叫平原䴕的啄木鸟,其两趾朝前,两趾朝后,舌长而尖,尾羽又尖又细而且十分坚硬,这种构造使得它在树干上可以保持直立,但是没有典型啄木鸟的尾羽坚硬。

  另外它的喙也十分直而且坚硬,虽然没有典型啄木鸟的嘴那么直或坚硬,但也足以在树木上凿孔。因此,从这类鸟构造方面的主要部分来看,确实是啄木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