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二章 相公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年又过去。

  春天时,郑朗去了各县巡察。

  百姓不知道,但郑朗心中有数,这是他最后一次以知杭州府的名义,巡查杭州各县。

  才来杭州的一年,发生许多事,一度让一些百姓十分失望。

  到了第三年,种种好处出来,百姓态度才真正全部改观。

  有一些利政没有完全显示出来,比如郑朗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不能种稻谷,然而杭州独天独厚的地形,山同样是宝贝,种植果树、茶叶、竹子。就是坡地也能移载桑麻。

  杭州特许的茶叶通商法,直接用海船出口到外国,使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纺织机械的改善,工艺的提高,又使桑麻业日渐发达。但这些事物,有一个成长过程,无论果树、茶叶或者竹子短短一两年内不能完全见效。

  完全见效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真正饱和。

  但对杭州的改观,可以用肉眼看到速度的变化。

  水利引起许多风波,用契股交换,辨佛,还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为什么不顾粮食与耕地,退耕还湖。直到去年秋后,秋潦之害降低到一个不可思议的轻度时,许多百姓才真正会意。

  其实从去年冬天再次修了一下水利,只要下任长官能维持目前的状态,稍做一些调整,今年秋潦之害会更轻,粮食总体产量并没有减少,实际是在增加。

  挪出来的水面,郑朗也没有浪费,与太平州地形不同,往西一些山区的湖泊四周是山,就象水库一样,可以养鱼,可以饲家鸡鸭鹅等家禽。郑朗还鼓励百姓用三角蚌饲养珍珠。

  蔗糖监的开放,使种植甘蔗面积增加。又鼓励百姓制竹扇,偻奴国的竹纸扇在中国很有名,但真正论工艺,宋朝工艺不比偻奴国差。还是有劣势的,偻奴国扇子有名气,主要原因还是它来自外国。于是郑朗对一些扇子作坊进行指导,比如奢侈的用牙雕做扇缘,或者缀玉镶金,或者用丝帛代替纸张,用金丝做为绘画线条,或者薰上香气。

  偻奴国扇子能抓住宋人的猎奇心理,但可以从工艺的高度超过它。

  甚至因为郑朗送了一块玉佩给小公主,使鸡血石声名远扬,一些工匠去了昌化,加工鸡血石。

  与郑朗无关,没有鼓励,也没有反对。

  虽增加了杭州收入,可是鸡血石资源太少了。

  这是内政。

  市舶司与平安监出口携带大量货物,商品与供给,繁荣了杭州各午作坊。

  郑朗又进一步放大贸易额,除了铜钱依然进行了控制,无奈,去年一带为宋朝带来大量的铜精,但根本不能满足宋朝的铜钱需要。想彻底改观,最少有可能得过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

  但放宽了以物易物,以货易货。

  又从偻奴国用木排方式,进口大量松树,不但用作建材,还用作制墨。

  后世的偻国环境保护意识很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