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物价详情_民国之我能无限转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资料源于百科:

  细节,计价年代有略微不同,这里视作同时期。

  资料一,根据《上海工人运动史》一书披露:

  1927年,上海物价:大米一石14元,切面1斤元,猪肉1斤元,棉花1斤元,煤炭1担元,肥皂1块元,香烟1盒元,茶叶1斤元,活鸡1斤元,鲜蛋1个元,豆油1斤元,食盐1斤元,白糖1斤元,细布1尺元。

  1931年广州物价:一块大洋买25斤大米(电影中秋生50斤糯米5块),大米元一斤,糯米元一斤。

  1933年bj物价:1银圆可买6斤上好的猪肉,入住一所高档旅馆,每天房费也不过2-3块大洋。

  1937成都物价:1块大洋能买16斤大米,或者17斤面粉,或者5斤猪肉,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斤大葱,或者47斤包菜,或者5斤白糖。

  资料二,在《银元时代生活史》里:

  上海一顿两枚鸡子(鸡蛋),一块油饼的早餐,需要四枚铜圆。饭馆叫一盘葱烧大排,几样素菜,两碗米饭。两个人吃顿比较好的,需要花费八角小洋。

  两个人吃饭,在北平一块银元能吃顿涮羊肉,

  上海的话能吃两份西餐,坐一次公共汽车,五块铜圆。

  资料三,据《民国中产阶级账本》记载:

  董士沅所记录民国25年日常开支中,买书籍需要1元,买烟盒、手帕、牙膏、牙刷共1元,买灰布鞋也得一块大洋。

  洗澡需要2角,买茶晶眼镜3元,买洗衣皂2角。洗衣被需要3角,买鲜肉、鸡蛋共2角,算命5角,修发2角,西瓜50斤共2块大洋。另外猪油3角,豆油5角。

  一份报纸零售3个铜圆,一块银圆只能够买一个月的报纸,

  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追女生的话,逛公园比较便宜,五个铜子一张票,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

  1银元=100铜元

  不过要是看电影,特别是刚上映的时髦的话,那可就贵了去了。当时要花一元二角大洋,才能买到民国十四年摄制的喜剧《淘金记》电影票两张。

  二、奢侈品价格

  相对于生活必需品,那么一些皮鞋钢笔西服自行车,那可就贵多了。

  抗战前一辆单车在成都卖,差不多就得150块大洋。

  骆驼祥子买黄包车头等新车100块。

  上海皮鞋银圆一双。

  1934年中央军通过怡和洋行,从美国进口的高级长筒靴18银圆。

  nj市市长刘纪文夫人,花了大洋二十五块买了一对丝袜。

  从这个角度来说,某穿越文里靠卖丝袜赚钱,但也不是空穴来风。不过什么挣几个亿就是太扯了,民国有几位贵夫人买得起25块大洋的丝袜?

  而文具烟酒也很贵,当时在永安公司文具柜台,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