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七章 庆王使者_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义务教育、军校、兵工厂、职业技术学校也都有条不紊的建立起来了,朱楧感觉自己这一年好忙啊,简直比行军打仗还要忙。建立这些项目都花了不少钱,但好在他现在有钱,可以大张旗鼓的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建设自己的国家。这也是他为什么先发展商业,在发展教育和军事工业的原因。

  因为后者是不带来经济收益的,属于纯粹的消耗国家资源的项目,不建又不行,因此必须有足够的金钱来作为支撑。这跟玩红警是一个道理,首先要把采矿业建造起来,这才有金钱来建立其他的军事项目。

  好在,朱楧近几年不用打仗,可以丧心病狂的赚钱搞经济,然后再投资肃国的军事教育项目。

  接下来该干什么事了?战马,对,该建立自己的骑兵力量了。之前朱楧打仗,主要依靠的是步兵,虽说朱元璋也是主要依靠着步兵打下的天下,但那是因为他处于江南地区,很难搞到战马组织骑兵。建国之后虽然攒了点骑兵的家底,但基本都在岭北之役中赔进去了,从此之后明军鲜出塞外,开始在九边设立九大塞王依靠着步兵加雄关险隘来抵御蒙古的入侵骚扰。

  现在由于老天爷的恩赐,朱楧被封到了西北之地,占据了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这里自匈奴开始就是优质的牧场,汉武帝派霍去病将它从匈奴手里夺过来后,自汉朝至唐朝这里就是全国军马的主要生产基地。唐朝时,就在河西走廊设置有专门管理军马的官员。

  宋朝之所以屡屡被外敌欺负,除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失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将河西走廊控制在手里,全国基本都是步兵,战马极度缺乏,只能蹲在那里等着别人去打,不能乘胜追击,扬兵塞外。

  朱楧刚刚就藩的时候,就十分重视军马场的建设,三年来,无论形势多么严峻,兵力多么紧缺,他从来都没有动用军马场里的战马。

  经过三年的长足发展,肃国以山丹军马场为代表的各大军马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单单是山丹军马场就已经有了四万多匹战马,已经隐隐地要恢复它鼎盛时期的气象了。

  除此之外,朱楧新征服的沙洲、哈密等地,之前都是蒙古人的地盘,都以畜牧业为主,耿炳文刚一开始在这里主持的茶马互市主要就是用茶叶跟他们换战马,现在不用换了,全都成了朱楧的私产。

  各大军马场的战马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自己生产,第二是战争缴获,第三是与回鹘和青海蒙古诸部进行交换。

  朱楧其实也很想和瓦剌进行贸易,与少数民族做生意沾光的永远是明朝,而且他现在很有钱,可以学后世的老蒋那样,用金钱来收买瓦剌的部众,为自己在将来能顺利的讨伐他们提供便利。

  因此,他一连派出了几波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