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_大明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第一篇本来就不是朱由校所愿意写的,而是叶向高所提的要求。他来自后世,对于孔子,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抵触情绪,能够写到这个样子,已经是很不错了,而听杨鹤的意思,自己把孔子还拨高得不够,不能让他或者他们满意。

  而叶向高在下面也是大急。好不容易说动皇帝,将此篇列为第一,不想杨鹤竟然还不满意,如果真的惹恼了皇帝,到时第一篇的地位都不可得,那就不好看了。

  杨鹤继续说道:“春秋时期,天崩地解,礼崩乐坏,天生我孔子,不仅克己复礼,而且居仁由义,特别是把道德的种子根植和内化于人心,使人明了克己复礼和居仁由义之所以然,从而增强了人的自信和自尊,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规模和气象,这就是所谓的“道著于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刘宗周也上前道:“良知之教,如日中天。昔人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良知者,生而即有、不假外求者是也,即孟子所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无论世道如何,在如同日月般道德明灯的光照和指引下,我们的生命生存生活有了为何和何为的内在依据和强大动力,而且使我们有了判断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这种共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一种宗教和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发展和超越的基础。而这一切,皆是我们的圣人孔子所赐!故而请陛下改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由校道:“可是如此赞孔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会不会贬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往圣呢?”

  刘宗周道:“如此盛赞孔子,但却不会贬低往圣,亦非关闭来者优入圣域之门。相反,往圣因孔子发明而更为圣,来者因宗法孔子而优入圣。此皆无乖乎孔子之为圣,此即前元武宗所说的“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由此而言,而刘谐所说的“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站不住脚的。”

  朱由校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眼光看向叶向高和徐光启。

  叶向高得此机会,立即上前道:“陛下,臣以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已经将夫子拨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觉得不够,一切但凭圣裁。”

  徐光启道:“臣观西方,他们亦有圣人,而孔子是儒家道统自觉的担当者,从而在宇宙间确立了基本的天道与人伦,使人生社会有其价值之维系。我们将夫子拨高,也未尝不可。”

  朱由校点点头道:“既然大家都觉得应该将夫子拨高,那我们将第一篇改为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吧。”

  众臣一起跪倒在地高呼:“圣明无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有些人竟然流出了眼泪,使得朱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