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七章炸药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把山上所有的硝石硫磺收集起来,又让人买来几十个酒坛和一些琉璃器皿,找了一处无人的角落,开始闷头研制炸药。

  数天之后,李景带着新研制的炸药做了一发炮弹,随着火药的引信点燃,炮弹出膛,接着只听一声巨响,目标处被夷为平地,至此李景的新式炸药研制成功。

  但是李景随即又发现一个问题。

  把炸药装入炮弹中简单,发出去引爆也不难,只需加一根导火索即可,可是由于发射火药在燃烧时会留下大量的残渣,每一炮放完都需清理炮膛。

  打仗的时候分秒必争,哪里有时间去清理炮膛?

  李景把这个问题跟赵双喜等人一说,赵双喜等人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实际上这个办法并不是赵双喜想出来的。

  其实明朝的军队在使用火炮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们在炮筒的里面又加了一层炮筒,这样相当于火炮拥有两层炮筒。

  当需要清理的时候,把里面的炮筒取出,换上新的即可。

  听了赵双喜的描述,李景大为佩服,看来古人的脑子一点都不白给。

  李景甚至猜测后世的炮弹壳很可能就是根据这个研制出来的。

  就在李景和赵双喜等人紧锣密鼓的制作遂发枪,生产炸药的时候,张鳌和沈六儿回来了。

  听说张鳌回来了,李景大喜,放下手头的工作就跑了回去。

  这时已经是三月末了,春暖花开,红山岭开出来的荒地已经开始翻垄了。

  如果张鳌等人再不回来,山上的农民就要种植别的作物了。

  河南的主要耕作物一般都是小麦,不过红山岭的荒地乃是新开,早已错过了小麦的播种季节。

  不过虽然不能种植小麦,还是可以种植别的作物。

  如果种上别的作物,一旦张鳌带着种子回来,就不好毁掉原来的作物了。

  中国的老百姓向来胆小,对新生事物从来都是谨小慎微,不敢轻易相信,只有看到别人成功了以后,才敢去尝试。

  不过李景知道,明末时期数年间都是天下大旱,不然的话老百姓也不会造反。虽然荒地的旁边就有河流,但李景绝不肯也不敢在粮食问题上冒险。

  可以说张鳌现在回来正是时候。

  但是李景并没有在山上看到张鳌,报信的说张鳌他们赶了二十多辆大车上不了山,需要人手帮着搬东西。

  听说张鳌他们赶了二十多辆大车回来,李景一愣,这里距南方可是几千里的路程啊,他们竟然赶了二十多辆大车回来?

  这是买种子呢,还是买粮食啊?

  李景急忙招呼沈正和陈老汉等人下山。

  当李景和沈正等人看到张鳌的阵仗时顿时有些发懵。

  只见二十多辆大车都装的满满当当,垒得跟小山似地。

  这阵仗也太大了吧?

  走的时候张鳌和沈六儿带了二十多人,没想到回来每人赶了一辆大车。

  见李景带人迎接,张鳌急忙跪倒,然后兴奋地说道。“大当家的,我回来了,种子都买回来了。”

  “这些都是种子?”李景指着大车疑问道。

  张鳌笑道:“是,这些都是种子。”

  “种子要这么多车拉回来么?打开我瞧瞧?”李景疑问道。

  其实不光是李景奇怪,就连沈正等人心中也同样充满了疑问,这时都纷纷凑了过来。

  r*^_^*w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