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明商会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运盐就是大事。虽然朝廷对盐监管很严,但是贩盐自古就是暴利,江南那些有钱人多是盐商,如果继先能扶持一些盐商出来,那他马上就会在商人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李景笑道:“其实,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商人们把盐运出来肯定能赚钱,而朝廷发卖盐证也是一大笔收入。”

  杨柳风笑道:“恐怕收入要远远高于平阳府的盐场。”

  李景点点头:“如果盐商能把察尔汗的盐运出来,那咱们就可以把平阳府的盐场停了。现在平阳府的很多工厂都缺人呢,把这些制盐的工人解放出来,正好能解决平阳府的用工难题。”

  袁枢沉‘吟’了一下道:“大帅,现在很多地方都缺少人力,依我看,你制定的人口政策还是暂缓推行吧。”

  李景摇摇头:“人口政策必须执行,这是为了以后着想,虽然暂时咱们人力不足,但那是因为老百姓还舍不得他们的土地,如果让一部分农民成为工人,那用工问题马上就能得到解决。

  至于农民转换成工人以后闲置下来的土地,可以卖给不出来做工的农民,农民靠人力耕种不了那么多土地,就靠畜力进行耕种。

  总之,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办法,唯一不能使用的就是鼓励生育。这个问题我已经想好了,等张鳌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推行新的人口政策。”

  “张鳌这两年可是够累的,清丈土地,整理户籍,统计人口,都是最繁琐的事情。”袁枢叹道。

  李景道:“所以明年开‘春’还要继续开恩科,我们的官员和吏员还远远不够,很多人都是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儿。”

  袁枢轻轻点了点头。

  虽然李景这些年每年都开科取士,不过录取的人数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即进士和同进士三百人,这些人经过培训以后,朝廷会进行重点培养,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人日后大多都会成为官员。也就是说,朝廷每年固定增加的官员人数最多只有三百人。

  另外还有一些是不固定的,这些人就是秋考时考中的举人,举人的人数会多一些,大概有几千人。

  但是举人不一定能成为官员,举人如果不想继续参加会考并且想入仕的话,只能先从吏员做起,然后靠政绩予以晋升官员。

  至于秀才也可以入仕,但是这些人晋升的机会就要小很多,这几年秀才出身的晋升为官员的人数极少,能得到晋升的都是工作成绩出‘色’,或者有重大贡献。

  这几年,大明每年亡故和退休的官员大约有几百人,基本上跟提拔晋升的人数相当。

  但是大明以前的官员数量是不够的,因此这两年虽然每年都开科取士,但最终朝廷的官员数量还是不够用。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突击提拔一批举人和秀才为官。不过李景并不愿那样做,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