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八十五章 修改政令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这种农作物未必什么地方都能种植,在我们不知道情况之前,不能轻易推广,要先进行试种。

  这个试种不能让农民去试种,要研究农学的科技人员去种。

  在各地经过几年试种以后,这些人就可以告诉我们这些农作物适合在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条件下耕种,这时我们便可以找适合耕种这种作物的地方进行推广。

  这就是专业人士的意见。

  可惜咱们大明这样的专业人才太少,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大家心里根深蒂固,大家都想着读书做官。

  所以我们要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就得打破原来的科举制度,让大家知道,要做官不一定非得靠读书。

  而且我们要大家知道,这些专业人才即使没有做官也一样可以参政议政,甚至比当官的说话更管用。

  我让你牵头搞税率调整,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以后我会招募各样的人才成立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各种政令。如果可以的话,各部衙‘门’也要成立自己的专业团队,这样我们制定政策的时候才能尽量避免出错。

  赤生,等我们大明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的时候,那时才是大明真正强大之时。”

  黄宗羲闻言赞叹道:“大人所言,句句治国之至理名言。跟大人相比,我们复社那些成员整日空谈治国实在是井底之蛙。”

  李景摇摇头笑道:“也不能这么说,复社之中还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说你和密之还有陈子龙,就连那个被我发配到朝鲜的张溥都称得上人才。”

  黄宗羲闻言沉‘吟’了一下道:“大人既说张溥是个人才,又说大明人才太少,为何还要把他发配到朝鲜?就算张溥有些事情做得不对,但是以大人的‘胸’襟,不会容不下他吧?”

  李景摇摇头笑道:“张溥这个人怎么说呢?这个人是有文采的,但是他只适合做学问,根本不适合做官。

  他推崇的周延儒也是如此,周延儒的那些政治构想都是不切合实际的东西,根本不能解决大明的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到大明出现如今这种局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连原因都不知道,如何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所以张溥这样的人只能让他们提提建议,让他们主政只会害事。偏偏他们自己不知道,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而且张溥的功名之心太强。竟然数度纠集一些官员上书要求起复周延儒,周延儒本人更甚,为了重新出山,竟然行谄媚之事。

  前年我从福建回京时,皇上率领百官于城外以皇帝之礼迎接于我,并且呼我万岁的事你应该听说过,这就是周延儒的主意,此人行为之无耻可见一斑,张溥推崇这样的人,我岂能容他?

  不过念他们一身学问,我终究没有处置他们,只让皇上下令将他们发配到朝鲜,让他们到朝鲜去传经布道。

  应该说周延儒和张溥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在朝鲜推行汉学儒学非常顺利,很多朝鲜人现在已经开始以大明人自诩。

  等再过两年,我打算让他们到吕宋去,让他们在吕宋为大明传经布道,教化那些吕宋土著。”

  黄宗羲闻言呆默了一会儿,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李景如此说,那张溥和周延儒等人至少几年之内是别想再回大明了。

  李景摆摆手接道:“好了,这件事以后就不要再说了。密之,你在都察院历练了近一年,我看差不多了,到户部去吧,先跟赤生一起研究调整税率的事。等新的税率制定出来以后,我再安排你别的职务。”

  “是!多谢大帅!”方以智躬身行礼道。“好了,我要进宫见皇上,你们这就去吧。”李景笑道。方以智和黄宗羲闻言忙道:“学生告退。”--50581+dsuaahhh+24621015--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