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七章 赤地千里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人们的工具简陋,破坏的还不算大,是随着人类越来越多,对森林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大禹治水的故事你听说过吧?”

  小九忙道:“小时候干娘给我们讲过这个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正色道:“大禹治水的时候,黄河中下游已经出现泥沙淤积,这说明这时候黄河中游沿岸的森林已经有很多被砍伐,土地已经失去了植被保护。

  不然的话,为何此前黄河没有淤塞?难道说此前几百年没有下过大暴雨?显然,这是不能的。

  既然下过大雨,那为何此前没听说黄河决口泛滥?原因很简单,以前黄河沿岸有植被保护,即使大水,土壤也不会被大水冲进河道,因此河道畅通。”

  轻轻叹了口气,李景接道:“其实这个时候黄河沿岸的森林植被破坏的还不算太严重,如果这时停止砍伐森林,黄河还有挽救的余地。

  惜,当大禹治水以后,人们生活稳定,人口开始重新增长,当增长到一定程度,现有的耕地又不够使用,于是又开始砍伐森林,等到了周朝,经过上千年的砍伐,后来黄河中下游两岸的森林都没了,此后黄河泛滥便一不收拾。”

  “大帅,您的意思是保护黄河的是那些森林树木?”小九疑惑道。

  李景叹道:“是啊,惜人们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总以为黄河泛滥乃是天灾,其实若不是人作孽,老天又怎会降下灾祸?而人之所以砍伐树木,就是因为人口过多,耕地不够。”

  小九挠挠头:“大帅,您说的这些我也不明白,不过想来您说的话肯定是对的。”

  李景苦笑道:“不光是你不明白,便是朝廷那些大臣也不明白,所以我颁布的人口政策他们不愿推行,让他们在黄河沿岸植树,他们也不大愿意执行。

  以想见,几十上百年以后,当大明的人口达到一定程度,现有的耕地肯定又要不够用了,这时怎么办?所以我现在就要给后人多打一片土地出来,让他们不要再破坏大明的土地了。”

  “几十上百年以后的事情您还管啊!”小九叫道。

  李景微笑道:“我坐的这个位置,管得就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只顾眼前,我何必操那么多心,按照以前的制度办事不就行了么,我只要管好官员,不让他们贪腐徇私,老百姓就会说我是个好官。”

  说罢,李景长叹一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啥意思?”小九问道。

  李景起身抬手在小九的脑袋上敲了一记:“不学无术的臭小子!走吧,回家,跟你干娘借钱。”

  “跟干娘借钱?借钱干啥?”小九疑惑道。

  李景瞪了小九一眼:“你说借钱干啥?买粮食救灾用。”

  “不是让户部拨款了么?”小九问道。

  李景看了看小九叹了口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