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7章 突围无望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轻炮部队封锁你的正面,保证重炮部队不遭到敌军的攻击。”

  见那队长张嘴欲言,曹诏摆摆手接道:“我知道这么做有一定的风险,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炮弹,不过眼下顾不得了,我不能让士兵一直这样被动还击,刚才这半个时辰,我军己经开始有不少士兵伤亡,再继续下去伤亡更大。要是等到天黑,后果更是难料,因此我必须打垮敌军的主力,消灭敌军的火炮,如此我军的轻炮才能发挥出威力。”

  “是,卑职领命!”那队长忙道。

  曹诏这边调动军队,对面的清军很快便发觉了,然后迅速做出应对:后撤。

  见此情景,曹诏心里暗暗吃惊,清军的将领好生厉害,居然料到自己会把重炮压前。

  却不知岳托因为清军连吃败仗,这些天几乎不眠不休,对明军的武器进行了详细地了解和分析,然后针对明军的武器特点作出了充分的应对准备。

  不过岳托也知道,即使他准备的再充分,由于武器完全处于劣势,想打败曹诏的主力部队是不太可能的,只能以最低的损失争取的时间,把曹诏牢牢地拖住,令其无法增援祖大寿部和陈国柱部。

  实际上岳托最大的难题是战术的施行,因为清军大多是由家奴和百姓组成的,想让他们在短短两天中做到士兵那样令行禁止,比打败明军还要困难。

  但岳托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天才,他采取打乱编制的做法,把满人士兵编入这些杂牌军的队伍当中,每名士兵负责一支小队,小队的人不用管别人做什么,只管跟着自己的队长就行。

  如此一来,便解决了指挥的难题,只以几千士兵,便把数万杂军整合在一起。

  同时,岳托还知道当士兵一批批倒在战场之上,新兵们必然会胆怯退缩。

  于是岳托派出督战队在军中监督,凡是有后退者,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抑或是满人就地格杀。

  如果说岳托只是以士兵的血肉之躯向敌发起决死突击,那显然还小瞧了他,岳托又参照前人的战法,在士兵冲锋的间隔当中,不时以火牛辅助突击。

  岳托能调动这么多的马匹和牛,一是因为女真人这些年与辽东的蒙古各部结盟,每年蒙古方面都会给女真人提供大量的牛羊马匹,而前两年皇太极远征察哈尔林丹汗时更是缴获掳掠了大批牛羊马匹,可以说,女真人别的没有,牛羊马匹却是足够。

  这一仗乃是清军决死之战,岳托自是不会客气,几乎把盛京以及周边各地所有的牲口都征集到军中。

  岳托不怕把家底打光,大清己到了生死关头,打输了,连京城都丢了,还要这么多牛羊做什么难道留给明军当战利品

  岳托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和畜力,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至少目前来看,达到了岳托预期的效果。

  不过岳托没想到的是,曹诏己经把李定国指挥的骑兵部队派出去了,以步兵增援祖大寿和陈国柱,至少也得半天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战事恐怕早就结束了。

  如果岳托这时在北面亲自指挥的话,恐怕早就发觉曹诏所部己没有骑兵,肯定会马上调整战役部署可惜岳托要兼顾三路,而且他的主要精力还放在东面明军的动向上,对这些细节并不知道。

  但是战局确实跟岳托事先预想的一样,西面的清军虽然付出了一万四五千的伤亡,只打死打伤数百明军,却令曹诏不敢轻动,并且逼迫曹诏下令炮兵前压,以期打破僵局。

  而北面的祖大寿部在清军不断的冲击下,伤亡惨重,眼见坚持不住,祖大寿下令全军后撤二十里,让出了北面的通道,但是李定国随即率部加入了战场。

  李定国充分发挥明军的武器优势以及骑兵的机动性,在方圆十里的战场之上,绕着清军如剥葱一般,一层一层不断地射杀清军,仅用两个时辰,便消灭了两万余清军。

  北路清军眼见突围无望,无奈之下,只得退回盛京。。.。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