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2章 上通下达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耽搁七八天,最多不超过半个月粮食就运过来了。为了这次东征,咱们几个月的时间都等了,难道就差这十来天不能等么

  本来我想带你回京,让你帮我在大帅面前说几句话,向大帅阐明其中之厉害。大帅那么多义子当中,你是最得大帅器重的,将来就算接不了大都督的位子也会接我的位子,你的话大帅肯定会听的,可是连你也质疑我,我觉得己经没有回京的必要了。

  你的假我准了,你回平阳府祭奠袁先生去吧,也代我给他老人家磕几个头,我自带兵出征,愿袁先生在天之灵保佑此战能一战功成。”

  听曹诏的话语中充满悲凉之意,李定国猛然一惊。

  李定国十来岁就从军出征,六年间随李景和曹诏转战南北,大小历数十战,更兼熟读兵书,深知作战时粮草的重要性。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其实饿一顿两顿士兵还是能承受的住的,尤其济世军在训练时,还曾专门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即使一天不吃饭,士兵的军心也不会动摇。

  但是饿上两天就不行了,那时士兵肯定就没力气作战了,至于三天以上部队肯定就会崩溃。

  现在曹诏携二十万大军东征,却只带数日之粮。东虏只需拖上七八天,明军粮尽之后便得退兵,其时东虏若是尾随袭扰,拖延明军的行动,拖上几日,明军就会不战而溃。

  想到此,李定国忽然明白曹诏为何话语间会有悲凉之意了。

  现时的明军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比东虏强大得多,如果因为准备不充分,仓促出兵,最后落个惨淡收场,曹诏的军事生涯必会就此结束。

  虽说错误是李景犯的,但是为了维护李景的威望,黑锅必然要由曹诏来背。替李景背黑锅曹诏当然是没问题,可眼看大好局面就此葬送,曹诏心里怎能甘心

  李定国知道曹诏的心愿,曹诏不光要荡平东虏,还想远征漠北,将蒙古所占的大片领土收回大明。如果达不成这个心愿,曹诏的后半生必定耿耿于怀,很可能最后会抑郁而终。

  一念及此,李定国不由惊然而惊,曹诏百战名将,若是因他不帮谏言,落了个这样的结果,让他日后如何去见曹诏。

  想到这些年曹诏日日提点,循循善诱,把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全部传授于他,直如恩师一般,李定国心里忽然有些苦涩。

  斟酌了一下用词,李定国忽道:“曹叔叔,大帅现在心情不好,这道军令我估计是大帅在急切之中所。不过大帅既然下了军令,咱们这些人谁也不能抗拒大帅的军令,要想改变这个命令,除非是袁先生再下生但是咱们也不能眼睁睁地带着部队打糊涂仗,侄儿建议您给柱子叔叔写封信,让他回来议一议,实在不行,口自们爷仁儿一起回去,也不用给大帅谏言,只说祭拜徐先生,大帅再不高兴,总不会把咱爷仁儿一起砍了吧

  这一来一回,起码可以拖个三五天,有这个时间咱们让沈爷爷以最快的速度把粮草运抵前线,哪怕先送半个月的军粮,也能解眼下的困境。”

  收起。.。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