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1章 清君侧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将军,哪个将军不想带领这样的强军打仗,又有哪个将军愿意跟这样的强军作战

  摇摇头,王承恩冲四个小太监挥了挥手,四人急忙抬着轿子前行。

  走了数步,王承恩突然掀开轿帘,对李景说道:“李将军,你跟我说实话,你下一步准备做什么”

  李景琢磨了一会儿说道:“王兄,你说要是让皇上指挥我的部队,他敢不敢御驾亲征”

  王承恩一呆,过了一会儿,轻轻摇了摇头道:“就算皇上肯,大臣们也不会让,他们必然会以土木堡之变为例阻扰皇上御驾亲征。”

  李景点了点头:“对,那些大臣们就算明知是胜仗,也不会同意皇上去的,其实他们倒未必是担心皇上的安危,他们担心的是一旦皇上亲征大胜,那么皇上的威信就会猛然提高,大臣们就再也压不住皇上了。”

  王承恩琢磨了一下,默然点头。

  李景笑了笑接道:“所以啊,我首先得肃清朝廷当中那些无用之臣,安排一些能做事的人去坐那些位置。

  与此同时,我还得教训一下东虏,这次他们来了八万多人是吧嘿嘿,我己经密令曹变蛟和虎头率部进至独石口一线,到时这一路的清军一个都别想跑。

  至于京畿周围的清军,就交给曹诏去对付。我估摸着这股清军听到曹诏的名字,腿脚就该不好使唤了,能不能跑回家都难说。

  等打败清军之后,就该对付流寇了,不过对付流寇不能像对付清军那样,他们毕竟还是我大明子民,我拟剿抚并用,同时在全国推行平阳府的政令,我估摸着,五年之内,大明境内的流寇就该消灭的差不多了。”

  王承恩点了点头,他知道李景说的什么意思。

  以济世军的实力,消灭流寇自然用不上五年,但是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制度,这波流寇平了那波又会起来,因此要想解决流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流寇为什么造反这个问题。

  李景这是打算用五年的时间,把平阳府的制度在全国推行。

  想到李景以一府之力供养五万大军,同时每年还给皇上提供一百万两银子,如果全国都推行这种制度,那供养一百万军队算得了什么

  王承恩胡思乱想间,不觉过了金水桥,到了午门口。

  听到午门两字,大多人都会联想到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这句话。

  实际上,皇帝是绝对不会在午门这个地方处斩囚犯的。

  午门从正面看是三个门,实际上一共有五个门,正门的两侧还有两个掖门,只不过这两个门平时一般不开,只有皇上在皇极殿举行大典时,武大臣才会从这两个掖门进入。

  午门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走一次。

  另外,殿试以后,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那三个人可以走一次。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阅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时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这么庄重地地方怎么可能用来处斩囚犯

  不过午门这地方倒是没少死人,但是死的绝对都是名人重臣。

  明朝的皇帝喜欢动私刑以正德,嘉靖为最,也就是廷杖,俗称打屁股。给大臣打屁股就是在午门这个地方。

  收起。.。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