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7章 岌岌可危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失利,令皇太极的威信损失不轻,偏偏那一战连个替罪羊都找不到,皇太极只能自己扛下那次过错。

  其后,大同方面四处出击,不断打击口外张家口以北那些刚投靠后金的蒙古诸部,令蒙古各部落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皇太极必须要做出一个大的动作,才能挽回蒙古对金国的信心,挽回自己日渐丧失的威信。

  恰在这时,大明的皇陵被毁。

  皇太极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次机会,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就可以跟大明分庭抗礼,同时,还可以改变自己目前不利的局面。

  皇太极做的这个大动作就是改元建国,改以前的汗王为皇帝。

  汗王和皇帝这两个称呼代表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金国虽然自认为是一个**的国家,并且常年跟大明作战,但在外界看来,金国仍属于大明的治下,也就是说金国的汗王仍是大明皇帝的臣子,两人的政治地位差了不知多远。

  但是金国的汗王变成皇帝,就是告诉外界,他们正式摆脱大明开始单干,以后至少也要跟大明平起平坐。

  不过皇帝并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想让外国承认,你总得拿出点东西来,个官就可以当皇帝的。想当皇帝,你首先得有能行使权力的各级政府机构,能差的太远。

  这可不是搭个窝棚找一帮人封就算达不到大明的标准,也不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皇太极这才把官改成内三院,先把行政框架给拉起来。

  框架有了,再进行细节方面的补充,当一切准备就绪,改元建国也就水到渠成。

  建国后,皇太极更趁大明无力北顾之时,向大明发动进攻,既可以抢些东西改善生活,又能竖立自己的威信。

  可以说,皇太极敢做出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由于凤阳皇陵被毁,令皇太极终于看清大明虚弱的本质。

  而皇陵被毁恰恰是李景造成的,如果当初李景不是命令曹诏留着高迎祥,那么曹诏便会提前向张献忠等部动手,那么凤阳皇陵便不会被张献忠等人毁掉,皇太极也就不可能这么快改元建国。

  李景这么做,实际上是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

  毕竟李景不是造反,那么发动兵变就得找个借口,而后金入侵无疑是最好的借口。

  显然,曹诏也明白这一点,他早己看出,以张献忠的性格,进入凤阳以后,肯定会毁掉皇陵。因此才对李定国说,张献忠很可能会帮李景一个大忙。

  这个忙就是皇陵被毁以后,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果然曹诏的话应验了,凤阳皇陵被毁之后,后金建国,并随后向大明发动了进攻。

  平阳府绛县衰府。

  李景和袁可立默默地坐在院内的凉亭中间,身后小五和陈圆圆两人轻轻摇着蒲扇为二人扇风。

  过了良久,李景忽然转过身对小五笑道:“歇着吧,可别热出痱子,晚上幸儿见了不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