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8章 分化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努尔哈赤临终之时,曾遗命多尔衷接任汗位,由大贝勒代善辅政。但是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支持皇太极继位。并且为了确保皇太极能够顺利继位,代善等人逼迫多尔衰的母亲,大妃阿巴亥自尽殉葬,致使多尔衰未能登上汗位。

  对于这个传闻,李景并不相信。

  如果努尔哈赤真有这个遗命,以皇太极的性格,在铲除三大贝勒威胁以后,岂会留着多尔衰这个祸患?更不会把多尔衷提拔到统兵元帅的位置。

  让多尔衷执掌兵权,那不是给自己找病么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皇太极决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情。

  在李景看来,另一种传闻也不可信。

  另一种传闻是:努尔哈赤死前并未指定汗位的继承人,而是让掌管八旗的八个和硕贝勒共同执政。

  这个传闻更不合理。

  女真人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在努尔哈赤强力的领导之下才形成的,努尔哈赤不会不懂得集权统治的好处,更不会不知道八个人共同执政的弊病。

  要是八个人共同执政,一旦政见不合怎么办这八个贝勒都手握重兵,又都没多少化,解决问题的手段估计只有一个,那就是掐架。

  要是草掐还行,最多兄弟们打个头破血流,人脑袋打成猪脑袋。

  但是要是群殴的话,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女真人一共才多少人打几次群架,人就打没了。大明要是趁机发动反击,女真人搞不好就得灭种。

  因此,努尔哈赤决不会做这么愚蠢的决定。

  根据李景的分析,努尔哈赤很可能是还没来得及指定接班人就去世了。

  清朝这样的事情没少出,估计就是打努尔哈赤这里留下的传统,以后的顺治和康熙都不是指定接班人,反倒是争议最大的雍正其实是指定的接班人。

  当时最有资格争夺汗位的就是四大贝勒,由于皇太极得到了代善的支持,于是得以登上汗位。

  不过多尔衰心里记恨皇太极这一点应该是无疑的,因为在努尔哈赤去世以后,多尔衰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殉葬。当时多尔衷十五岁,阿巴亥的年纪是三十七岁。

  可以肯定的是,阿巴亥绝不是主动要求殉葬。

  当时阿巴亥的小儿子多铎只有十三岁,阿巴亥脑子又不是不好,怎会舍弃幼子主动要求殉葬

  一玉既然不是主动,那就是被逼的。

  而能逼死阿巴亥的只有皇太极,代善这几个人。

  至于逼死阿巴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阿巴亥三个儿子的实力太过强大。

  阿巴亥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这三个人分掌三支部队,其时阿济格掌握的镶黄旗,多尔衷掌握的是正黄旗,最小的儿子多铎掌握的则是努尔哈赤的亲军。这一点跟成吉思汗死前把部队分配给几个儿子的做法非常相像,继任的结果也非常像,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