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8章 瞒天过海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极的打算是,从上方堡沿长城外线迁回,伺机打通一处关隘,然后越过长城,抄大同的后路,再从背后向得胜堡发起攻击。

  这一手,是皇太极从三国演义中到的。

  对于后金这帮盲来说,孙子兵法一类的兵书太过晦涩难懂,他们根本掌握不了,也就三国演义这样配有图画的小说还能看懂,干是三国演义便成为后金将领必修的军事教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魏延曾献计从子午谷穿出抄魏军的后路,诸葛亮没有采纳。后来邓艾灭蜀则采用这条路线,最后一举灭蜀,建不世之奇功。

  实际上,这条计策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不过是自险道抄后路,能不能成功全在于防守一方有没有防范不过这条计策的使用者大多都成功了,因为防守方大多没有防范,或者说是疏于防范。

  细说起来,这个攻击策略有些类似于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使用瞒天过海之计,其实就是利用敌人的惯性思维。

  备周则易殆,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这句话的意思是:防备周密就容易放松警惕,经常见过的事情就会不再产生怀疑,阴谋往往隐藏在公开暴露的事情里面,而不是跟公开暴露的事情相对立的,非常公开的事情当中往往藏着非常隐秘的阴谋。

  唯一不同的是,瞒天过海是人为的令敌人麻痹大意。

  而此计能够成功,则是因为大多数人不会想到敌人会从这么险要的地方过来。

  同理,皇太极认为,明军也想不到后金的骑兵竟然会翻山越岭进入大明的境内。

  皇太极判断的不错,明军确实没有想到后金会翻山越岭的进来,后金五千人马自上方堡西向越过长城,然后昼伏夜行直驱阳原县。

  应该说,皇太极的计策实施的非常顺利,不过皇太极忽略了一点,后金的部队也不都是严守军纪的。

  这就像一个小偷,一个小偷要是看到好东西想不让他下手是很难的。

  后金这帮玩意儿不是小偷,但是他们更可恶,因为他们是一帮抢劫犯。

  抢劫犯看到了好东西,不让他们行抢更难。

  面对大明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老百姓,后金的部队终于按耐不住开抢了。

  在行抢的过程中,后金宛如一群蝗虫,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不过任由他们杀戮再狠,终究还是有人逃过一劫,于是后金入境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消息一出,大同守将急忙加强防御,后金的计划顿时破产。

  见计划无法施行,后金主将一不做二不休,当即转道南下,在攻克广灵县之后,直逼灵丘县。

  得知这个消息,李景大怒,急召曹诏快马驰援灵丘。

  在曹诏临走前,李景一脸铁青地对他说;“曹兄,东虏入境,大肆屠戮我大明百姓,此役不许放走一个东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