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2章 独当一面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景的地盘闹事儿。

  但是高迎祥和李自成真的想要逃出去的话,李景也无法阻挡。

  实际上李景现在己经失去了流寇这个挡箭牌,如果再没有后金这个挡箭牌,朱由检自然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对付李景上面。

  那时李景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在跟袁可立商议了一番之后,李景决定亲赴大同。

  对于李景要到大同曹诏自无不同意见,曹诏也想见识一下李景指挥打仗的水平。

  不过李景却婉拒了曹诏的提议,他到大同并不是要曹诏的指挥权。

  如果他那样做了,曹诏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一定认为李景这是不放心他。

  让下属猜忌自己,这样的蠢事李景是决不会做的。

  当时李景笑着告诉曹诏,实战指挥依然由曹诏担任,他只负责帮曹诏参谋一下。

  对李景此举曹诏十分感动,曹诏很清楚,在济世军当中,有李景在的情况下拥有军事指挥权的只有高奇一人。

  不是李景不放权,而是有李景在场,诸将生怕出错,自然而然地要跟李景请示,这主要是其余诸将对自已信心不足造成的。

  高奇是李景最先重用的,哪怕李景不在也可以独当一面,在信心方面远比诸将强得多。

  现在李景让曹诏指挥,至少是把曹诏放在跟高奇同等的地位上。

  其实李景是非常不喜欢诸将事事都跟自己请示的,李景希望手下的将领都能独当一面,但是暂时李景手下的诸将显然还不具有这个能力。

  可是曹诏无疑是有这个能力的。

  曹诏身经百战,从一名小兵做到总兵,可以说什么样的场面都经历过,信心方面绝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对曹诏这样的名将都做不到放权,那李景恐怕不比朱由检高明到哪里去。

  崇祯六年九月中旬,李景和曹诏率领两万大军开赴大同,平阳府一切事务交给袁可立和高奇处理。

  由于事先早有准备,大军行动极为迅速。

  曹诏乃是大同人,对大同的地理环境十分熟悉,大军抵达之后,马上开始布防。

  而李景则静下心来研究后金的动向。

  李景虽然对满清不感冒,但是对清朝的几位皇帝还是比较佩服的,尤其是对康熙和雍正这两位皇帝最为佩服。

  在李景佩服的这几位皇帝当中还有一位就是皇太极。

  清朝能有后期的基业实际上有一多半是皇太极的功劳,正是皇太极重用汉臣,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才得到汉人的拥护。

  不过皇太极此时的地位并不稳固,本身皇太极能当上后金的大汗,乃是得到大哥代善及其子岳托和萨哈廉的支持才得以继位。

  另外皇太极虽为大汗,但是权力却并未掌握在他一人之手,而是分属四人,这四人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自己,也就是俗称的四大贝勒。

  崇祯四年,皇太极就以永平之战失利的理由将阿敏幽禁,次年,莽古尔泰跟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然拔刀相向,被皇太极借机革去贝勒衔。

  崇祯六年正月,皇太极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而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以突出汗位独尊的地位,继而迅疾消除异己,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的势力,使大权得到了巩固。

  收起。.。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