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3章 接地气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官小时候一样家贫,却忘记了当年的苦日子,今日跟大帅一起接地气,以后定当记住大帅的教诲,不忘根本。”

  李景摆摆手笑道:“你能有这个心就好,那就一起坐着吧,跟我一起听听老百姓都有什么要求,帮老百姓解决这些难题。”

  周衡臣和张理二人重重点了点头。

  李景转过头来看向那老汉笑道:“大叔,你记住这两个人,这个叫周衡臣,是平阳府的知府,这个叫张理,是解州的知州。你以后要有什么难事儿都找这两人帮你解决,他俩要是不帮你,你就来找我,我收拾他俩。”

  那老汉倒是不傻,知道李景在跟他开玩笑,不过有了李景这个玩笑,老汉刚才紧张的情绪倒是放松了下来。

  只是看到平阳府知府和解州知州在李景面前战战兢兢的样子,那老汉心里还是暗暗顺舌。

  李景的正式官职是山西参将,赈灾的时候河南的那些灾民自然都打听的清清楚楚。

  虽然不知道山西参将到底是多大的官儿,但是老百姓也知道贵武贱。

  要知道大明朝除了开国和靖难时期武将有地位,到土木堡之变以后由于朝中重要的武将在此役中损失殆尽,朝中的话语权便落到了官的手中,此后武将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那老汉还从来没听说过官害怕过武官,不想今天居然亲眼看到了。

  见那老汉情绪稳定下来,李景笑着又问了一遍:“大叔贵姓,今年贵庚”

  那老汉这才醒过神来,忙道:“老汉免贵姓张,今年五十有四了。刚才多有失礼,大帅莫怪!”

  听张老汉周衡臣的样子称呼自己为大帅,李呆笑了笑道:“张大叔,您不用跟他们一样叫我大帅,您老叫我大侄子就行。咱爷俩就是唠唠嗑,您别拘束。”

  张老汉连连摇手道:“不敢,不敢,恩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更是朝廷的将军,老汉哪敢如此称呼李景笑了笑道:“那也别一口一个恩公的叫着,那样说话别扭,您就当我是您家里的晚辈一样,咱们就是唠家常,好吧”

  张老汉闻听急忙点了点头。

  笑了笑,李景接道:“大叔,你们到平阳府有些日子了吧,日子过的怎么样?吃得惯吧”

  张老汉笑道:“老汉这样的人能吃口饱饭就知足了,没什么惯不惯的。”

  说到这里,张老汉忽然想起了什么,看了看周衡臣和张理,急忙又道:“自打来到平阳府以后,官府都挺照顾的,现在过得挺好.”

  李景摇摇头,看着张老汉笑道:“大叔,您不用替官府说好话,有我在这里,您就实话实说,有什么委屈都说出来,我一力给您做主。”

  张老汉看了看周衡臣和张理,又看了看王承恩。

  王承恩和周衡臣三人都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张老汉忽然鼓起勇气道:“大帅,那老汉就把心里话说出来,请大帅给老汉和老汉的乡亲们做主。”

  李景郑重地点点头道:“大叔您老请说。”

  张老汉接道:“大帅,我们来的时候,你的部下告诉我们,只要到了平阳府,肯定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可是你看看我们住的都是什么样的房子这里的房子冬夭漏风,夏夭漏雨,能住人么

  老汉也不瞒你,好房子也不是没盖,但是都盖在盐湖东南靠近县城的方向,我们都知道为什么把好房子盖在那里,那都是做样子给大帅看的。

  像我们这里距离县城远,估计大帅不会过来,因此就给我们盖这样的房子。

  其实盖成这样我们也没在意,我们自己有手有脚,房子破我们可以自己修,自己建。可是这里的木材根本不许我们砍伐,要买价格实在太高,我们根本买不起。

  以前大帅的部下说,只要我们到盐厂做工,每月至少能拿六钱银子,可是我们上工以后,每月最多只有三钱银子。

  老汉不知道这是谁搞的,这不是败坏大帅的名声么

  老汉说句实话,这要是大帅的意思,别说每月三钱银子,就算不给钱,老汉们也干,只要不饿死我们就行。”

  收起。.。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