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0章 忠于大明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他们家里的情况,顺便听听人家倒倒苦水。”

  张理瞪了刘书言一眼喝道:“还不带路!”

  刘书言急忙点头称是。

  李景转头看向王承恩叹了口气道:“唉!官儿做的久了,就忘记了自己的出身,看来我也不能免俗,以后还是要经常下来看一看,不然的话,还以为下面都是太平无事呢。”

  王承恩听了心中汗颜,朱由检可从来没到民间体会一下百姓的疾苦,更从没把老百姓的住房好坏放在心上。

  想了想,王承恩笑道:“李将军诸事缠身,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出现疏漏也是难免的。”

  李景摇了摇头道:“这些并不是借口,实在是自身的原因。都察督查只管官员是不是贪墨不法,却不会管官员是不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儿。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看还要成立一个专门反映民意的部门,我打算成立一个民情署,下设分支进驻地方,专门汇总民情,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地方的民心民意,才能及早地解决老百姓的难题。”

  王承恩伸了伸大拇指道:“李将军这个办法高明,只是这个部门选用的官员可要好生斟酌了。”

  李景点了点头:“官员不能跟地方官员有瓜葛,因此必须异地选官,两年一轮换,另外基层的官员我看不需选派,从本地挑选德高望重的老人出任,就从那些农民,工人当中选出一些老人负责反应民意,地方官员不得干预,否则议罪论处。”

  王承恩闻听拍手道:“对,这些人了解自身的难处,又是为自己办事儿,自然不会跟官员们一个鼻孔出气儿,这样一来就能反映出真正的民意。”

  李景摇摇头道:“要说其中弊病恐怕还会有的,毕竟地方官员管着他们,有时他们迫于淫威也未必敢把实情上报,这就要都察院的人大力督查,还是要多管齐下才行。”

  王承恩点点头,知道李景所言非虚。

  有些时候,事情并不是想像中那么简单,不是说成立了一个部门就能解决问题,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下面的官员总能找出漏洞来钻。

  不过王承恩也知道,李景能做到这些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李景考虑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跟当权阶层是有冲突的,也就是说李景现在做的是跟整个制度作对。

  李景现在手里有兵,没人敢把他怎么样,但是日后谁知道呢,一旦有什么疏漏,李景的下场怕是要极惨。

  不知为什么,王承恩心里十分不愿意李景出现那样的情况。

  琢磨了一会儿,王承恩说道:“李将军,你这一身干系极大,可一定要保重啊!

  李景闻听一愕,看了看王承恩,轻轻点了点头:“多谢王公公忠告。”

  王承思叹了口气道:“说实话,王某要不是一个废人,一定会跟李将军做一番大事,可惜王某有心无力,更兼从小服侍皇上,不敢轻离。因此,有些事情还望将军莫怪。”

  李景点了点头,知道王承恩这是在告诉自己,他对朱由检一片忠心,不会做对不起朱由检的事情。

  对王承恩李景还是很佩服的,想了想李景凝视着王承恩道:“王公公,你对皇上忠心李某心里清楚,决不会让公公做对不起皇上的事情。不过呢,李某忠于的是大明,是这个国家,有时难免要跟皇上的利益产生冲突。因此为了普天下的百姓着想,还请公公多劝劝皇上,不要总是一意孤行。”

  王承恩看着李景的眼睛默默点了点头。

  说实话,他有些不明白李景为什么要把皇上和大明分开。

  大明不就是皇上的么

  忠于大明不就是忠于皇上么

  但是王承恩知道李景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要说李景忠于皇上他是根本不信的。

  这一点从李景做的事情就能看出来,李景对皇上什么态度他更是一清二楚。

  在王承恩看来,李景根本就没看得起皇上.

  他连皇上都看不起,何谈忠心

  但是对于李景忠于大明这一点王承恩却毫不怀疑,李景做的事,每一桩,每一件,无不是为大明着想。

  收起。.。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