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7章 惊人产量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李景的拥趸。

  但是这些做法朱由检恐怕完全做不到。

  朱由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故有利益集团,朱由检根本不敢得罪这个利益集团推行李景这样的政令。

  除非朱由检能像李景一样,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但是朱由检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朱由俭虽是皇帝,但是手里根本没钱,另外,虽然大明表面上有上百万的军队.但实际上真正能勘一用的恐怕连卜万都不到。

  崇祯二年时,后金进逼京城,朱由检手里的京城禁军部队根本不敢出战,最后只能下诏各地勤王。跟太祖成祖时期动辄几十上百万军队出动相比,朱由检手里可供使用的部队相差实在太远。

  没有军队做强力后盾,又拿不出钱来,朱由检焉有胆量跟那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对抗。

  但是王承恩知道,大明要想中兴,必须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而且有平阳府的例子摆在这里,朱由检要是真心要做的话,并非没人支持,就算所有的人都不支持.起码还有李景支持。

  只要李景出手,凭李景的强力手腕.恐怕真的有办法摆平那些顽固分子。

  但是朱由检能重用李景么李景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朱由检都找出那么2脚的借口不予提拔重用,不就是防着李景么

  一旦李景的职位得到提升,手中的权力再行扩大,朱由俭只怕要寝食难安了吧

  猛然间,王承恩发现自己的思路好像有些不对,自己这次来平阳府的目的是什么?

  是来找李景要银子的,怎么三转两转被李景引到国家变革上面了

  李景不动声色就让自己把此行的目的忘记了.说话的技巧,处事的巧妙,实在是太高了。

  不过王承恩随即苦笑,李景怎会如此愚蠢,就算自己暂时忘了此行的目的,难道会永远记不起来,自己又不是马上便要回去,晚上休息时,只要静下心来,便会想起此行的目的.

  李景这么做不过是通过一种巧妙的方式,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告知于他,并且希望能通过他告诉皇上。

  想到此,王承恩轻轻摇了摇头,看来李景也知道皇上对他猜忌太深,知道他自己上奏的话朱由检必然要疑心他的用意。

  通过自己来说就婉转的多,而且是通过这种无意中说话的方式告诉自己,那么朱由检更容易接受一些。

  苦笑了一下,王承恩心道,你就算再婉转又有什么用朱由检这个人只要是猜忌到谁,那就永远不会转变观念的。

  琢磨了一会儿,王承恩觉得虽然李景的政治理念朱由检不会接受,但是许多实用性的东西还是会接受的,比如说引进新的农作物这件事就可以推广一下.

  流寇为什么造反不就是因为吃不上饭了么,有这种高产量的作物,只需推广数年,便可解决大部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能吃饱饭的老百姓自然不会造反,于是流寇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几年时间,流寇便可不消而亡。

  当然这还需要朝廷颁布一些惠民政策,还需要地方官府配合,如果觉得老百姓手里有粮了,就可以继续盘剥的话,那么老百姓最终还是要被逼的造反。

  想到能有办法解决流寇造反这个难题,王承恩大喜,觉得就算自己没有从李景这里拿到银子,也算不虚此行。

  收起。.。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