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3章 信仰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钱,修建一座教堂需要的花费肯定少不了,平阳府现在到处都在花钱,能省当然要省,何况那些外国鬼子的钱不拿白不拿。

  因此,虽然李景批评朱徽揉此事做的有些本末倒置,但并未真的怪责。

  徐光启再次去信后,过了半月,绛县这边迎来一批新的客人,二十多名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到来以后,急火火地就问徐光启何时开建教堂。

  见这些人如此性急,李景笑了笑,看来朱徽揉处的主意确实不错,建教堂之事确实扯动了这帮人的神经。

  实际上,李景这边并未完全等待,在跟这些传教士通信的这段时间里,李景已经让徐光启选好了地址,同时让人准备材料。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个道理李景还是懂得,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让人一看就知道确实是实心实意地要建教堂,那这些人想不留下都难。

  同样,那些传教士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建筑教堂的图纸都准备好了。

  看到这些传教士竟然拿出建筑图纸,李景顿时重视起来。

  明朝时期进行某项建筑时,大多是没有图纸的,一般都是画个类似于效果图那样的东西。

  建筑图纸,那绝对是专业人士才能画出来。

  看到这些图纸,那说明这些传教士里面肯定是有专业人士的。

  要知道建筑图纸涉及到很多科,最基本的是几何,然后还有物理,美,建筑等等.

  懂这么多科的人恰好就是李景需要的。

  而且这些图纸里不仅仅只有教堂,还有医院,孤儿院等等附属建筑。

  这说明这里面的人有懂医的,要是不能治病,怎么可能建医院

  外国人治病的方法,后世一般称为西医,最擅长的是外科,正好跟中医的内科相结合。

  场地选好了,图纸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开工。

  不过在动工以前,李景动了个心眼儿,那就是让传教士修改了一下图纸,把教堂的面积缩小了很多,然后把医院和孤儿院的面积扩大了。

  对此李景的解释是,现在平阳府这边还没有信徒,要慢慢发展才行,那么建这么大的一座教堂没有用武之地,不如扩大医院的面积,让这里的老百姓受益,同时让老百姓能切实体会到天主的恩惠,这样老百姓才会信教。

  对此众传教士们都深以为然。

  这些人来大明不是一年两年了,知道在明朝想要发展信徒是件多么为难的事情,李景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只有让老百姓体会到信教的好处,老百姓才会入教。

  他们知道,中国人向来是很实在的,中国人在信仰方面跟外国人完全不一样。

  外国人信仰上帝也好天主也罢,都是无条件的,但是中国人的信仰却是有条件的。

  在中国最大的宗教是佛教,老百姓信佛是希望佛祖或者是菩萨能够保佑他们。

  比如说没孩子的信送子观音,没钱的供奉财神,家里死了人的找地藏王菩萨,总之是要有回报的。

  说白了,想让中国的老百姓信教,必须得有好处,没有好处,你就算说破大天他们也不信。

  而天主教传播的教义,信仰上帝是不求回报的,因为上帝是主,是神,信仰上帝是应该的,显然这种做法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至于信仰有没有回报,老百姓自然会给自己找若干的理由来解释。

  会员特权抢先体验。.。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