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章 真正的造反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名臣是最多的,要是没有这些名臣,大明王朝恐怕早就垮台了。

  同样,大明王朝在历朝历代当中,奸臣和权臣也是最多的。有那么多糊涂皇帝,要是没有奸臣和权臣那才出鬼了。

  而阉党的成抚跟历朝历代相比更是独树一帜,从王振到注直到刘瑾再到魏忠贤,可谓一个比一个猛。

  明朝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好臣和权臣,甚至会出现这么多的宦官搜权,是因为明朝的制度有问题。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意识到宰相对皇帝的位置有威肋,于是借用胡惟庸案撇掉了宰相这一职务。

  但是没有宰相,很多事情必须要皇帝亲自处理,遇到朱元造这样的劳模皇帝还行,啥事儿他都愿意千,啥事儿他都愿意管。

  可是不是哪个皇帝都愿意当劳模的,当皇帝这么遭罪谁愿意干

  干是,等到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开始任用秘书内阁。

  朱棣比较霸气,内阁成员没有敢放肆的,但是等朱株的儿子和孙子们当了呈帝以后,内阁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

  内阁的权力就是票拟权,就是全国各地的条陈翅议首先经过内阁主要是首辅审阅,然后写成条陈上赛给皇帝,皇帝看了以后再进行批阅。

  也就是说皇帝要处理的政务实际上是内阁已经过滤好的,这个权利比宰相要大得多。

  虽然皇帝手里拥有最大的权利,也就是人事权,不执行可以换人,可无论怎么换,内阁的权力却始终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大,最大的时候,可以封还皇帝的命令,拒不执行。

  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皇帝不想干活儿,皇帝不想干活儿就只能让秘书干,可皇帝要不给秘书权力,那秘书抚没法干活儿,所以皇帝只能眼瞅着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而且只能忍着。

  但是内阁权力越大,皇帝就越难受,而且皇帝只有一个人,哪里对付得了这些老油条,于是皇帝开始找帮手,帮手就是太监。

  要知道内阁送上来的条陈赛折,要是没有皇帝的批示是不能执行的。这就是批示权,也叫批红。

  不过皇帝的事情太多,这么多事情要他自己亲自批示,他肯定批示不过来,再遇上偷懒耍滑的皇帝,那就更不愿干了,于是皇帝就找太监帮猎批示,这帮太监叫秉笔太监.而且乘笔太监不是一个人,是一群秉笔太监权力很大,但权力最大的并不是秉笔太监,是掌印太监,因为批示完以后要盖章,不盖章屁用不顶。印只有一个,因此掌印太监只有一个。

  也就是说草印太监才是太监中的老大。

  后来威名赫赫的几位太监,基本都是掌印太监。

  有这帮太监帮忙,皇帝终于可以制衡内阁和大臣了。

  这招挺好,内阁权重,太监有皇帝撑腰,双方势均力敌,基本上是平手。

  但是要想真正平衡,关键还是要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