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6章 人多力量大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就是没品。

  由于举人做官起步太低且出身不好,千的都是背黑锅的工作,因此极难提拔。

  除非是特有钱,能买通关系,比如说徐百川这样的,由于买通关系,数年间就升到了知县,后来a上了魏忠贤的阉党,还做到了知府。

  或者是特有特点,比如说海瑞这样的人,这位鼎鼎大名的海青天,这位官场上被同僚庆恶的死去活来的海清官,海阎王,由于特别有性格,得到了大人物的赏识,也是晋升极快。

  海瑞从一个没品的县教谕被提拔到七品的知县位置只用了四年的时问,而二十余年后他的官职是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正二品,相当于正部级干部。

  但是这样的人只能算特例,大多数的举人想升官是非常难的,运气好的,熬到最后能做到知县就算祖坟亩青烟了。

  从中可以看出,在大明朝要做官其实是非常难的。

  不过现在对陵川的读书人来说,机会来了,就算不是举人也可以做官。主要是没有举人,举人都在吏部等空缺呢.不管是童生也好,秀才也罢,只要知县大人面试合格,就有机会当官,这个消怠实在令人振奋,虽然做的是副职,可正职没到,那就是副职说了算。

  一时间,陵川县衙门口聚满了读书人。

  看到这一幕,李录暗自感既了一下,这就是号召力,一个朝廷七品官的号召力,想当初他死乞白赖地都找不到读书人帮他做事儿,而一个县令一纸公告就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李景没有去参加面试,只是给周衡臣交代了一句:尽量录用,实在不行的日后再淘汰。

  对于周衡臣来说,这么多的读书人显然是无法安置的,但是他也知道李景留下这些人绝不是有钱没处花养一堆闲人。

  干是他想了一个主意,把这些人全部安排成iii职,每人分管一个地区以村为单位,美其名为,用实际工作来检验大家的能力。

  这下好了,陵川的干部队伍严重超编,像副主簿,副典史这样的职务都有几十个,每个人只管屁大点的地方。

  伟人有句话叫人多力量大,这次李景终于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这么多人千活儿,没用几天就把李景要周衡臣做的两件事办妥,所有吃不上饭的灾民的资料全部被记录在案,然后根据资料发放粮食,陵川境内所有在籍的和没在籍的土地和人口全部被统计出来。

  周衡臣刚把这些事清做完,虎头和陈二壮带着人护着袁可立和沈正还有一千人员以及大量的粮食物资来到了陵川。

  看到如山的粮食装进陵川的县库,周衡臣彻底僧了,这个李景也太有钱了吧!

  不过李景这时根本没工夫儿去搭理他。

  因为袁可立来了!

  袁可立己经七十多岁了,虽然身体状态还行,迫是李景却不敢大意,生怕这位老人出点什么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