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一章 实弹训练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造个一百万发子弹就基本够用了,但不久李景就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因为新式的枪械看似先进了许多,但是精度还是不行,也就是说单兵作战时威力并不大,要想发挥枪支的威力,还得依靠队形进行密集射击。

  李景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因为枪支没有膛线,也没有瞄准的准星,甚至没有枪托。

  这一次,李景不光发动了赵双喜等匠人,包括木匠在内,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也一起发动起来,大家一起研究。

  经过数月的努力,一款跟现代枪支十分接近的枪支诞生了。

  最新的枪支拥有膛线,准星,枪托等等一样不少,射击之后无烟,更不会炸膛,甚至能自动退壳,只不过不能连续发射。

  当枪支研制成功以后,李景下令马上开始生产,当第一批枪支生产出来之后,李景接着开始让手下进行实弹训练。

  新枪的效果不用说了,除了李景之外,几乎没人不兴奋,大家很清楚拥有这种枪支的部队意味着什么,骑兵如果遇到这样的部队只有一个下场!

  屠杀,是被屠杀!

  不过随后大家就开始头疼起来,新枪的威力确实强大,但是训练士兵的消耗也极大。

  最先使用这种枪支的金牛岭的老兄弟们,每人至少打了几百发子弹,才有一半的命中率,原因很简单,后坐力太大,而后坐力是眼下根本无法解决的。

  对于这一点李景很清楚,因为就算在现代,后坐力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想要打得准,只能靠实弹训练,可是实弹训练却需要消耗大量的子弹。

  按李景打算的只训练五千人,等他们的命中率达到五成的时候,恐怕一百万发子弹都不够打。

  一百万发子弹至少要三四百万枚铜钱才能做出来,三四百万铜钱折合成银子倒是用不了多少,关键是这么多铜钱上哪里弄?

  而且着一百万发子弹打完了怎么办?想继续生产还需要大量的铜钱。

  沈正高奇等人很清楚山里的铜钱是怎么弄到的,说白了就是以破坏一个地方的经济为代价弄来的。

  好在弹壳是可以回收的,虽然会有一些损耗。

  因此,李景严令训练时必须将弹壳收集回来,每人打多少发子弹就必须上缴多少弹壳,用弹壳换子弹。

  由于子弹有限制,士兵在配备了步枪的同时,每人还配备了一把刀,这是为了防止敌人靠近时,持枪的步兵丧失战斗力。

  起初李景想给士兵配备刺刀,不过在枪支上安置刺刀,枪支的工艺又需变化,另外李景对现在的钢铁做出的刺刀实在是放心不下,以李景估计,这样的刺刀用不了两下就得弯曲或者折断,如果专门锻打的话,还不如直接做刀。

  看到在现有条件下,枪械的水平算是达到顶峰,于是李景又令赵双喜等人改进造炮工艺。把以前粗大笨重,威力与体积对比严重不符的大炮改进成轻便灵巧的小炮。

  小炮只有不到三十斤重,士兵背着就可以跑。

  不过小炮虽小,可是用起来却更是烧钱,主要是炮弹用不起,因此,李景只造了一百门小炮就不敢再造。。.。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