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六章 景记钱庄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东西都是老百姓需要的,想来应该有些利润。”

  沈正大喜:“这些买卖要是能一起经营的话,利润肯定不低。”

  李景笑道:“能挣钱就行,都交给继先去做吧,反正山上别人也没能力经营。”

  沈正点点头。

  说话间,沈莹和小蝶拿着一本账簿走出来,李景一见,吓了一跳,生怕沈莹当着众人的面跟自己提马五亏空的事情,那样马五可没法下台。

  李景急忙说道:“夫人,五哥在京城那边支的银两你给平了,另外,这一年五哥的花费都是自己掏腰包,咱不能让五哥亏了。”

  沈莹点头道:“我就是想跟夫君说这个事儿的,我刚才看了下账,发现叔叔这一年花的全是他自己的钱,给山上办事怎能让叔叔花自己的钱?我看,咱们给叔叔补一千两银子吧。”

  李景闻听大喜,心中不住赞叹沈莹明事理。

  不想马五听了却连连摆手:“一千两太多了,而且这么多银子我拿着费劲,嫂子给我百十来两就行。”

  李景等人闻听顿时哑然,这还是第一次听人拿银子嫌累的。

  不过李景等人也知道马五说的确是实情。

  明制一斤为十六两,一斤的重量相当于现代的一斤二两略低(一斤大约为595克)。一千两银子的重量大概是七十五斤左右。

  在一个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出门背的钱就有七八十斤重,可以想见会有多累。

  猛然间,李景心头一动。

  李景在开封和郑州时曾见过几家钱铺,当时李景还问过沈正,知道钱铺的主要业务是银子和铜钱相互兑换和向外借贷。

  不过沈正当时并未说钱铺有两地或者多地联号汇兑,凭票异地取款的业务。

  如果开办一家多地联号的钱铺,是不是就可以解决商人们在各地经商时,需要携带大量银两的难题。

  要知道,一千两的银子可以用人背,但是再多的话,那就不是人背的问题,还需要安排人保护,那可是笔不小的费用。

  李景相信,要是钱铺有这样的业务,肯定能让商人们动心,让他们把钱存进钱铺。

  当然,前提是钱铺的信誉必须卓著。

  但是只要打响招牌,那以后就是财源滚滚。

  这天下还有比银行更来钱的买卖么?李景可是知道后世的银行是多么的能挣钱。

  跟银行相比,沈正以前做的那些生意全是小儿科。

  李景斟酌着把这个想法提出来,袁可立沈正等人听了眼前均是一亮。

  袁可立捋了捋长须笑道:“呵呵,没想到济民还有做生意的头脑,这个主意不错。”

  沈正也笑道:“钱铺的生意确实挣钱,我以前也有开钱铺的想法,不过由于钱铺涉及到借贷的业务,我当时怕有人借了不还,也就没敢经营。不过济民开钱铺,想来是没人敢借钱不还的吧!”

  马五笑道:“嘿嘿,那是,我大哥开钱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