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章 步入真学2_聊斋狐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闻道,夕死可矣。”

  现在刘彦切身体会到了这句话内涵。

  当追求的东西实现之时,这种满足感会充斥内外,犹胜久旱逢甘露,胜过饥寒得饱腹。

  众人眼中,他面容红润富有神采,一身正气似岚烟由内而发,头上文道雷云如雾消散。

  待气息平复,正气向内收敛,浑身毛孔发汗,如刚完成一次长跑,但丝毫不觉乏累,有的只是舒畅通达。

  眼望长河落日余晖,他享风落下手中笔,手袖沾汗看一侧山君众人,笑着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总算没辜负兄长引路、舫主筹备、二姐殷切,今朝小生入学,皆仗兄姐相助。”

  “岂止我们助,方才贤弟祭起心志,乾坤文道都感应而至,为君助学添彩。”

  山君说话走到他身前,抄起砚台将剩余墨汁倒入一手空杯中。

  刘彦仰面望天,没看到什么奇异,倒想起自己写文章中间,隐隐听到雷霆响震。

  每次雷鸣,都觉气壮,但那时他全心投入并没在意,只当自己受文章感染激动产生。

  “贤弟请饮下这杯‘墨酒’,再容我细说刚才所见所闻。”

  王寅送上盛满墨汁的玉杯,并讲了一个典故。

  故事大致是:

  晋朝年间有两位大学士,他们兴趣相投,嗜酒如命,每逢见面必当酣畅痛饮。

  一天他们把酒言欢,喝到没酒时把墨汁倒入酒壶喝起来。

  仆人见此以为二人喝疯了,急匆匆跑去禀告夫人。

  夫人闻知反笑,说:“那是在饮文采,酒兴已达佳境。墨汁饮下,便在腹中酿作文章诗词,无需多言便满腹诗香。此等儒术境界,你不会明白。”

  此事传到民间被人津津乐道,后来逐渐演变成‘入学仪式’中的一环。

  孩童入学后记下名字,私塾老师会用毛笔在学生唇中点一下,意为‘饮墨立志’。

  刘彦儿时入学,也曾点墨,却不知其中的典故。

  此时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习俗中藏着儒学妙理。

  今天他再次入学,这杯墨酒当饮。

  “但小弟不愿独饮,我想与三位兄姐共饮今日之幸。”

  “劳烦小娘子取来三杯水酒。”

  “哎!”

  小弦月听他指使,欢如灵雀跑到酒席前,小手抓拿,奉来三杯酒。

  众目之下,刘彦提毛笔在各杯中点了三点,身中文光由笔端成珠,点入酒盅。

  朝杯中观看,点下的墨珠晕染开,文光却聚而不散,在酒水荡漾明光。

  王山君、荀舫主、高二姐依次捏杯举起,观赏后神采飞扬,随君共饮杯中物。

  饮罢,四人尽欢颜。

  山君道:“贤弟一通百通,才入真学便懂得妙用。你腹中真学酿造出的文光,喝下喉头余留浩然气,气在身中回荡,如青山享风,好不畅快!”

  舫主说:“君子已入真学,不可再以旧日眼光相待。我品出的滋味与你不同,乃是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