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9章 风波将至_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这时,平阳公主一脸担忧的问道:

  “李秋啊。”

  “令武这个孩子,我还是较为了解的。”

  “别看他虽然有些纨绔,游手好闲。”

  “成不了什么大事。”

  “但这个孩子生性胆小。”

  “对一些大事,也是很有分寸。”

  “总不至于如你所说,惹来灭门之祸吧?”

  这时候,李秋轻叹一声。

  “义母,以陛下和娘娘对柴家的情谊和看重。”

  “将来想必令武也是要迎娶一位嫡亲公主。”

  “以示皇恩的。”

  说到这里,李秋很有深意的看了眼周围。

  见状如此,柴哲威会意,急忙清退了左右闲杂人等。

  等到场间只剩下了自己人之时,李秋神情很是认真的说道:

  “义父义母您们当初是从武德年间过来的。”

  “在最后的那几年,究竟有多么艰难。”

  “想必没有人会比您二位更清楚。”

  “好在,当初的您二位够睿智,分寸拿捏的很好。”

  “同时无论义父还是义母,都是这大唐极其重要之人。”

  “拥有大声望之人,陛下一直以来敬重之人。”

  “所以才平安渡过这场风波。”

  “但是,以后的令武夫妻俩,哪一点能与您二位当时可比?”

  听到此,众人尽皆大惊。

  尤其是柴绍,平阳公主,李道宗三人。

  身为皇室宗亲的他们,更是清楚当年的事件究竟有多么的可怕。

  引来了多大的风波。

  “李秋啊,难道你竟然真这么觉得。”

  “当年的事情还要重演?”

  李秋这时候也是眉头紧锁,轻叹一声。

  “不是我觉得。”

  “而是现如今的形势已经在朝着这个迹象在发展。”

  “陛下和娘娘博爱,对众多公主,尤其是皇子们,都舍不得外放,之官。”

  “时间久了,随着诸多皇子,公主年纪长大。”

  “难免就容易生出僭越之心。”

  “总之,这样一个漩涡,还是远离朝堂,明哲保身的好。”

  “义父,像杜大人的次子杜荷,您觉得如何?”

  听到此,柴绍如实感慨说道:

  “当年,我们这些人中,就属克明的两个儿子最为成才。”

  “像杜构,更是有他父亲的遗风。”

  “才华出众,能力不凡。”

  “听说在你那的沧州做刺史很是不错。”

  “至于杜荷,虽然远不比他兄长。”

  “但起码也是同哲威相当。”

  “令武同他是比不了的。”

  听到此,李秋点了点头。

  “义父,在去年之时,我就已经找房大人帮忙。”

  “将杜荷调去了辽东,艰苦之地做刺史。”

  “也是为了历练他一番。”

  “当时,由于大唐发生了太多的大事,所以一般人也都没有留意。”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