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明局势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那么明年即崇祯十一年秋冬建虏来犯,可能性极大。但是,这也只是分析估计,具体时间谁也说不清,也不敢下结论。温体仁捻着胡须想了想,说道:建虏来犯,即使有所准备,百姓也定会流离失所,死伤惨重,承受刀兵之祸。不知忠勇侯可否如此,朝廷先发制人,以攻代守,化解兵祸,确保京畿平安。温体仁一说,许多官员皆是赞成这种做法。但是,周大虎立即给许多官员浇了一盆冷水。可以是可以,但是有先决条件。我大明军队野战仍然弱于建虏,军纪也没有建虏执行严厉,兵马也是各自为政,互相不熟悉,事权不统一,指挥脱节,难以形成合力。这些问题需要解决。除此之外,需要发挥我大明长处,人力兵员充足,地大物博,与敌打长久战,实行北宋对战西夏之战术,即筑垒浅攻,不断消耗建虏,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到了一定时机,再集中兵力出击,击败对方。周大虎的这一番话讲下来,在座的百官都听明白了。主动进攻建虏,需要统一军权,军纪严明,还要钱粮充足,要打持久战、消耗战,才有大的把握最后取胜,但短时间之内,不能急于求胜。只是这个条件有些太苛刻了。尤其是持久战,大明的财政根本就支撑不下去。户部尚书程国祥站了出来,有些无奈的说道:忠勇侯,朝廷现在国库空虚,严重的入不敷出,筑垒浅攻,打持久战打消耗战,根本供应不起。要是集中大军一年半载,朝廷砸锅卖铁,挪用别的支出,咬咬牙也就供应上了,但是再拖延一段时间,朝廷就无能为力了。还请忠勇侯知道,以免耽误军机。百官了然,崇祯皇帝坐在一边静静地听着,脸色有些难看。对财政困难,他心中是十分清楚。因为此事,一个知县上缴金花银因为虚报,户部尚书毕自严因为袒护,被他立即下狱。不是他无情,而是此风不可长。看书喇这时,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黄道周站了出来,大声问道;听闻朝廷已经和建虏议和,忠勇侯一力支持,和谈不成,不是给建虏出兵的借口,引其来攻?和谈双方的条件,事关大明荣辱,还请朝廷公布大家公议。看见是这位历史上有名,但建言有些不务实大儒忠臣,周大虎温言说道;黄学士,和谈之事乃是军机之事,岂能由大家七嘴八舌而公开议论?此事自有内阁和军机处,以及陛下全盘考虑决断。至于给了建虏出兵的借口,岂不知,建虏出兵需要借口吗?说到这里,周大虎话锋一转,严厉的说道:建虏称帝,可见其上下一片野心。虽然现在为了双方和谈,建虏已去帝号,但其亡我之心不死,更是时时刻刻准备着我大明一旦有变,驱马策兵以图中原。一位工部侍郎站出来有些不屑的说道;建虏一群蛮夷,区区部族几十万人,兵马不到十万,想吞我大明万里江山,岂不是异想天开,贪蛇吞象?忠勇侯过滤了。一部分官员点点头,认为此言有理。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