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八章 行动队伍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旦我们做出行动,盛京就会戒严,到那时候,人就救不出来了。现在大约有一个月左右的空档期,任务必须在这期间完成,刻不容缓。”

  周大虎看看向几人,随即命令道,“此行以王来贺为领队队长,宋纬为副队长,随军接应,巴山等人为行动主力,王二癞子随行行动。此行人数为百人,以救人为第一要务,别的事都不要管。”

  巴山出列问道,“大人,王来贺队长和宋纬副队长没有剃发,有些明显,会被怀疑,大帅怎么办?”

  话音刚落,王来贺就站了出来,低声道,“大帅,卑职愿意现在就剃发,不会耽误事。”

  随即他看向一旁的宋纬。

  周大虎摆摆手,没让原山海关总兵宋纬表态,这他早有安排。一是对方地位高,二是他有不剃头的理由。

  他直接决断道,“宋总兵不用剃头,他的作用是取信于人,这次去救人的地方乃是一座道观,可以扮做道人。”

  建虏虽然残暴,但是对方外之士,如和尚、道士、喇嘛等还是很宽容的,没有什么剃头的规矩。

  所以,明末清初,有不少的大明忠臣,在反清失败后,往往出家当了和尚或者道士,躲避清军的追杀。

  这个身份很管用,哪怕在后金亦是如此。

  尤其是皇太极信奉天命之说,严令不得骚扰、欺凌、杀戮方外之人。

  扮做道人行走在辽东,还是可行的,并不突兀。

  这次要救的人,前监军道张春,就被软禁在建虏奴酋皇太极皇宫大清门紧挨的三官庙内。

  这个三官庙,建立的是一座道教庙宇,万历年间重修立碑,其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修建沈阳皇宫时,都是避开了三官庙,而留下了其建筑。

  而三官庙就夹在努尔哈赤建的十王亭、大政殿等以及皇太极后建的崇政殿、清宁宫、坤宁宫、凤凰楼等建筑之间。

  紧挨大清门。

  皇太极上朝的崇政殿离三官庙直线距离,只有数百米。

  这里虽是道观,却从不做法事。

  而是一个软禁政治人物的政治场所。

  除了关押张春外,历史上还关有大名鼎鼎的洪承畴,劝降地点就在三官庙。

  周大虎详细的给几人讲了三关庙的方位地点,以及这里的四周情况。

  说完后,王来贺和宋纬显得有些凝重,倒是巴山和王二癞子都是粗人,满不在乎。

  周大虎开口道,“此次行动十分的凶险,我看,宋总兵还是不去了。”

  这个问题宋纬已经想的很多了,如果张春被救出来,自己不参与,也行,但是心里会有一个心结,今后无脸再见张春,何况今后同殿为臣?

  想一想,文弱书生的通译李堂都参加这次行动,他一个几十岁的武将难道会怕死?

  在此之前,他对家中已经交代了后事,他不会半途而废。

  如果此行他不去,如何再回军中,洗刷耻辱?

  这些年他被贬罢官回家,过的很不如意,时常在梦中带兵打仗。如果不是周大虎的邀请,他知道朝廷永远不会起复于他重新领军。

  他过的很憋屈。

  既然出来了,他就不会再灰头灰脸的回去了。

  这个任务有危险,但也机会很大。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