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九章 文武互移之策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驳、就当没听见的思想。和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武将反驳,那是落了下乘,更是贬低自己。

  说得再有理又能怎么样?现在的文尊武卑是自土木堡以来,上百年来形成的,岂是一个人说说就能改变的?有这么简单吗?

  皇帝朱由检则是轻易不会表态,这事牵扯朝政文武百官,在没有想好之时,他不会漏一丝口风。

  周大虎却是知道,在崇祯十一年二月,时任河南巡按御史监军的张学任,上疏痛斥有关将领缩懦怯敌不敢进,自请改武职。崇祯皇帝支持,命吏部。兵部和都察院议处,各位大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

  崇祯皇帝不从,命授署都督佥事,为河南总兵官。

  由此可见,崇祯帝对天下局势不断败坏下沉,忧心忡忡,也是有心改变一些的。现在,自己提早三年,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方案,不知皇帝是什么态度?

  文武互换,并不是他一时脑热而提出来的。而是多方面考虑确定而择机现在提出来的。

  明朝灭亡后,清军入关,由于缺乏人才储备,任用了大量的大明原来的将领担任巡抚、总督,在当时混乱的时期,对稳定形势,平定一地,起了极大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孟乔芳,字心亭,生卒1595-1654年,原为明朝副将,后罢职归乡。崇祯三年(天聪四年1630年),降清,仍为副将,清军入关后,改封刑部左侍郎。而出名的是,顺治二年,孟乔芳出任陕西三边总督。他总督陕西近十年,先后扫平关中诸军,镇压甘肃米喇印、丁国栋起义,进封兵部尚书、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加太子太保。

  在螨清入关后,大明的许多降将都分别作了巡抚、总督一职,由于这些人知兵、懂兵,有很强的作战能力,再加上巡抚等职的检察权、粮饷权,领兵作战如虎添翼,对于螨清平定和问鼎中原贡献多多。

  而且武将转任文职担当巡抚、总督等职,也没有发生多少割据叛乱等事。这也是时空不同了,割据叛乱不得民心,和清承大明之官制,大小相制,左右相制,大大压缩了唐末和五代那样产生藩镇的土壤。

  因此,文武互换是可行的,只要把关好选人任能任忠这一关,对大明朝廷平定战乱和抵抗外患有莫大帮助。

  上面的朱由检已经不想再让周大虎说话了,突然站了起来,对着诸臣道,“好了,今日事情就到这里吧。兵部要做好明年建虏来犯京畿的军事准备,不过要在暗中行事,过程要保密,不要泄了消息,引得百姓惊慌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军事准备,此事要用别的事情名义行事。”

  朱由检想了想,脸色阴沉接着说道,“至于逆奴将要称帝之事,也要保密,内阁会同礼部拿出一个对应的章程,呈上来。”

  朱由检有些泄气,逆奴称帝,这是对大明为天下共主的蔑视、挑衅,是对大明名器的觊觎和侵犯,要是朝廷兵强马壮,就该出兵灭了对方。

  但是现在,大明对逆奴除了经济封锁,已经没有多少办法可用,大明建国二百六十七年,如今竟沦落到现在如此地步,想到这里,朱由检心中泛起犹如刀割针扎之阵阵痛楚……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