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发,存档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掉了,也不过是碗大的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汉子,怕什么?”

  明末人心坏了,一些口角就能引起一场灭门之祸,官场之上,文官则是不讲风节、为将不讲武德,已是普遍道德败坏,礼数崩塌。

  一番交代之后,决定两日后出发。大伙离去,开始去做准备,谁也不敢再说什么。

  作为世袭军户军职武官,打仗都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只是建虏凶名在外,大伙突然一听,心神惧之,慌里慌张,才做出了刚才的举动,此时脑子冷静下来,都是有些后悔不已。

  一切情况如常,时间过得分快,转瞬即到。

  这期间只有戴君恩作为前山西巡抚,过来了解了一下建虏军情,然后带着无限的惆怅,又走了。

  林县知县余大成,已到京师吏部有新的任职,现在林县由主薄赵崇贤署县事。

  林县官职有本县知县一员,县丞一员(裁革),主薄一员,典史一员,司吏八名,典吏十五名,祗候十名,禁子七名。

  还有一些其他杂职……

  朝廷的官调,周大虎奈何不得,虽然二人相处还是不错。周大虎在林县有着绝对的权威,主要是绝大多数人和军民都是周大虎带来的。

  周大虎记起了一件事,崇祯八年八月,将会有上谕令京官、以及在外外放官员,各举所知,举荐官员,还是强制性,不过要担保株连之责,别人怕,他不怕,反而这是一个机会。周大虎很期待之。

  周大虎也是何其交代了赵崇贤一番,和父亲打了个招呼,便按时出发山西。这次出发山西他带上了钱粮总管钱时来、翻译李堂、王会昌,还有一干嫡系熊山、牛铁柱、胡铁塔、贾木青、赵春山……等随军而行。

  ……

  京师。

  乾清宫。

  朱由检一手看着户科都给事中林正亨的关于颍州的调查报告,又一手看着刚送过来的彰德卫指挥使、河南河北路参将兼代州守备,加副将衔周大虎的密疏,眉头紧皱,沉思良久,默然不语。

  至于周大虎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朱由检还不是一个昏君,只是朝政大环,巨大的压力使他手慌脚乱,反而朝事越来越坏,越做越错。

  各个官员却是昏晨醉宴,弛废王事;盛拣姬妾,以娱声色;假借养病,规避营私;因循苟且,“善宦”成风;趋名趋利、虚文矫饰……等等。”

  大明非他一人能治,朝堂之病之习气浊气,也非一日一事所能涤荡而尽。想到这里他是头疼不已,没有办法。

  只能不断换人做试试看,为了打破朋党,他重用敢于揭发他人的官员,不断征求民间遗贤、义士、能人,则鲜有寥寥也是不堪用。

  他还不会因周大虎打入流贼内部,小心谨慎之举,而责怪周大虎旁观不事。

  但他从这封密疏中,则是看出了周大虎的忧虑和请罪,看到这里,他长叹一声,这种担忧完全不必要,自己也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昏君。

  他将户科都给事中林正亨的上疏放下,再次翻阅起周大虎的密疏,已然了解到颍州失陷的真相。这是因节气拜访,而耽误抵御流贼的准备,最后成为了身死城破的悲剧。

  节气拜访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人已经为国战死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而是要褒奖激励人心的时候。

  至于张鹤鸣的表现十分忠义,他是认为理所应当,在朝为官几十年,有这个觉悟正常。

  他将周大虎的密疏,递给身后的随堂太监王承恩道,“存档密封,没有我的批准,任何人不得查看。”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