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七章 商议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弄清楚建虏的来意,此事关系交战双方之事,已超出了大人的权限范围,一地督抚也是无权处理,此事只能上报朝廷,由他们来处理。”

  “建虏来使交换,来意无非几点,一是,这个萨哈廉生前深得奴酋看重,死后也是上恩甚浓,特遣人交换回去尸骨安葬。有这种可能性,但是概率甚小,为什么?因为一位王者决不会轻易滥用感情,更何况是建虏厮杀征战上来的王者。”

  “二是,建虏奴酋为了收买建虏中的亲贵大臣,为了安他们之心,特别做的姿态。”

  “三嘛,我听说建虏奴酋整天嚷着要和我大明议和,而我大明则予以拒绝,或许是建虏另辟蹊径,想和大明接触。”

  宋时停顿了一下,稍作休息,接着说道;“处理此事一定要极为慎重,不管是那一种。”

  “一是,暗地里处理掉这些建虏,一杀了之,但这样做,肯定今后会被发现,建虏为占道德高地,和取得互市贸易,改善民生,发展自己,不时地要求和大明议和,而朝廷现在数面作战,神疲力乏,今后定要和建虏接触,朝廷也会知道,虽然我们可以借口兵士不相信建虏俘虏之话,随手杀了,但是一旦朝廷知道,定会将大人定为不受朝廷约束、胆大妄为之辈,大人升职定有朝廷官员弹劾,圣上也会疑心不再重用大人。”

  “二是,立即上报抚台和镇守太监。我知大人是以林县为自己大本营,想在河南省河北之地发展壮大,因此想在河南奏功,分润一些军功,以联络人脉,但是萨哈廉尸骨在大人手中,山西这边他们抢不走,此事由朝廷处理,成了,就交换,不成,大人仍可以带走,就是不带走上缴山西报功,功劳还是大人的,没有什么影响,大人带走回家的建虏军功首级已经足够了,大人何必太在意要在河南报大功呢?”

  周大虎听到这里,脑子嗡嗡直响,“是啊,自己为何要在河南全部报大功呢?只要自己的建虏二鞑子军功首级够自己和扬中玄大人升职三级顶格,掌控一地,实验改革就行,何必想那么多?”

  “自己当初把自己大本营选在那里,就是看中了原有的历史是空中,彰德府一地以及河南黄河以北之地,直到明末崇祯十七年一直比较平静安全,这里林县磁州等地山高林深,最是适合练兵隐蔽,还是一处牧马的优良之地。”

  “最主要的是这里距离京师不远,北进不远就能打建虏,抢建虏壮大自己;南下,可以击杀流贼保一地平安,打杀流贼、抢掠流贼。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中,目光短视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是靠不住的。”

  “自己虽然十分同情那些颠沛流离的饥民百姓,但是周大虎知道李自成等人就是打下江山做了皇帝,还会是一个封建帝制王朝,照样是三宫六院,手下依旧是一群公侯王爵,照样是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大家不会李自成喊了几句“不纳粮”的口号,真的以为今后就永远不纳粮了吧?”

  “在明末的时代,生产力低下,不可能出现大同社会,后世已经进入了不用农业税收,而反哺农业的时代,完成了工业化,也还是没有能力实行百姓生活等大同。还有后世百姓几乎人人受到教育,人人看书读报都达不到,何况明末识字率这么低,识字率十之有一?”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