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整个村子搬来是任重道远的_1871神圣冲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清县衙布局都是类似,县衙座北面南,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一般要六组四合院。

  进入县衙,首先映入眼帘是照壁,为青砖浮雕组成的单墙,正中有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叫“犭贪

  ”,主要是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

  照壁对面的牌坊叫“宣化坊”,它面南书“菊潭古治”,面北书“宣化”二字,是知县每月的初一、十五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

  大门面阔三间,中间为百米甬道的过道,东梢间的前半间置喊冤鼓一架,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当然这个鼓是绝对不能敲的,因为若敲了,就是你有理也要判你输,没事敲鼓不是给老爷们添乱吗?所以满清的鸣冤鼓都是精美的摆设,没人敢动;

  西梢间的前半间立有两通石碑,上面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什么的写了绝不会算数的东西。

  进入大门,就能看到寅宾馆、衙神庙、三班院、膳馆和监狱。

  过了仪门,是县衙大堂,单檐硬山式建筑,建筑面积足有二三百平方米,堂前有宽阔的月台,刚修建之时一般堂内雕梁画栋,彩绘清晰美观,但是因为官不修衙的传统,大体上都变成了灰蒙蒙的,类似于无人光顾的积年山神庙那景象。

  前面两块跪石上,已经被人的膝盖磨出跪坑,诉说着这里可不是山神庙,这里是让你膝盖磨坑的练功堂。

  大堂前甬道的两侧,东为吏、户、礼房,西为兵、刑、工房,是衙门的职能办事机构。大堂东边为县丞衙,西边为主簿衙。

  穿过屏门,即为二堂,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

  过二堂就是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如果办理的案件涉及机密,即在此审理。另外,在三堂的左右还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花厅院,是知县及其家眷饮食起居的地方。后面有后花园,是知县休憩娱乐和回避政事的地方。。

  海宋虽然抢了清国地盘开国,但除了海京、惠州、赣州、南昌、桂林这种重镇,穷不拉基的朝廷当然不会拨款给地方修建西洋楼,各路大人还是龟缩在县衙里办公。

  只是龙川城建作为了海宋小城市的样板,额外多了些银子过来,另外加上通了铁路的龙川已经变成了富县,有的是银子,县令市长刘国建是搞建筑起家的,索性推平了前院的照壁和一些建筑,修建了西洋花园,里面的办公室也按照西洋样式重修了,还装了一个带着各种纹饰的西洋铁栏杆门取代原来的木门。

  照壁上那个“犭贪”呲牙咧嘴的给谁看啊?千年来吓阻过哪个官?正好基督徒讨厌这种迷信,顺势推掉。

  照壁正对面的宣化坊是以前官员宣读圣旨解释圣谕的地方,海宋官员自然用不到,他们每周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