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1章 科举制改良,万年工具人_大唐之摊牌了朕真不是你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易欢突然问道:“唐大人,你觉得科举制如何?”

  唐俭张了张嘴,又赶紧闭上了。

  不行!

  老夫先慎重考虑。

  不能轻易评判。

  皇子的这个问题里面一定有大猫腻。

  李二却笑了。

  虽说科举制不是他的独创,前隋就开始了。

  只不过,前隋也没怎么用。

  基本上,仍旧是察举制。

  科举制在他老李手里才发扬光大。

  李易欢觉察到老爹莫名其妙的嘚瑟,无语的问道:“老爹,你笑个啥?”

  李二决定不装了,心里有话就要说。

  “儿子,你爹我,觉得科举制好啊!陛下实在是英明,如此天下人才进入吾……咳咳咳……陛下彀中。”

  唐俭一脸尴尬,

  陛下,当着臣下的面,这么自夸,可要脸乎?

  魏征就更不用说了,差点就要怼李二。

  猛然间,他后背一阵发凉。

  腻嘛!

  大意了!

  忘了魏某如今是一介平民,但是没有魏某的监督,皇帝陛下你有点嘚瑟过头了吧。

  李易欢没听出来话里面的猫腻,皱眉道:“老爹,我只想说没文化可真怕。好好的一句天下人才尽入吾彀,被你整的四不像。”

  “好像也不能这么说,搞不好会被陛下咔嚓——把脑袋给剁了。”

  唐俭好幽怨啊。

  皇子!

  你爹可是皇帝!

  但是,你不知道啊。

  你又明知老夫是陛下的臣子,在老夫面前怎么评判陛下真的合适吗?

  李二心里愤慨,不服气的道:“陛下又岂是那种以言获罪之人?”

  李易欢没理他。

  窝嘈!

  朕被儿子无视了?

  李二反正也习惯了。

  李易欢却对唐俭意味深长的道:“老唐,我对科举制有一点真知灼见,你想不想听?”

  唐俭直龇牙。

  真知灼见不是这么用的吧?

  皇子,你真不愧是陛下的儿子,一样的厚脸皮啊。

  他正想找理由开溜,决定不趟这趟浑水。

  然而,李二给了他一个眼色。

  唐俭心累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太容易就心累了。

  要不,辞官吧?

  唐俭心里这么想,嘴上却又不得不道:“老夫就洗耳恭听。”

  李易欢笑了。

  老唐,你还不是眼瞅着这份功劳?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接下来,李易欢就不再卖关子。

  “咱们大唐有一种约定成熟的现象,参加科考的文人,会在考试之前,打磨出一见好的作品,写成卷轴呈送给声望较高的官员,请求他们向主持科考的礼部侍郎推荐。”

  “这叫行卷。”

  在场的几个人,听得心中毫无波澜。

  在他们看来,李易欢这些算是废话。

  李易欢继续道:“投行卷就是为了公卷。”

  “公卷,就是由接受了行卷的公卿大臣,再次向考官推荐考生。”

  “行卷和公卷确有可取之处,比如当朝魏征魏大人,为人公正不阿,就会为朝中举荐真正的人才。”

  魏征不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