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无愧于曹姓(一)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开始逐步的收拢边境地区地方大员的权限了。

  在司马懿掌权之前,曹魏的边境地区实行的是军政一把抓的大军区都督制:西线是曹真,他既是雍凉一线的最高军事长官,也是最高民政长官。中线是夏侯尚,东线是曹休。全都是曹—夏侯联盟的人。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为了维持朝廷稳定,默认了这种大军区都督制,他甚至有意识的把那些对司马家心存不满的人故意放到边境地区——你们快反吧,到时候我夷灭你三族,我对曹魏的控制就会更进一步。

  到了司马师执政的时候,就推行了军政分离:边境地区设都督,只管军事。另外设刺史,管民政。

  在司马昭执政的时候,又进了一步:雍凉、荆州、扬州三大军区被划成了六个小军区,边境将领的力量越来越小,司马家对这些人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现在,原先夏侯尚一个人就全权负责的荆州前线,其军政权利变成了三个人分享: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王基驻扎在新野,是名义上的荆州地区最高长官,但实际上他只能控制南阳郡一带的军队。征掳将军、都督江南诸军事州泰驻扎在襄阳,直面东吴的西陵军团。荆州刺史鲁芝也在襄阳,负责整个曹魏荆州的民政。

  食盐,是民生中仅次于粮食的大事。盐税,是封建国家仅次于田税的税收。所以,荆州私盐泛滥,当然是荆州刺史向中央(现在司马昭就是中央)进行汇报。

  “嗯……”听完王元姬的朗读,司马昭拉着自己的胡须稍稍沉吟:“元姬,你把后面第三个架子上,第七个格子中的那份折子取来。”

  司马昭提到这份折子,是鲁芝于去年十一月发来的。大概内容就是有来自东吴西陵的商人,在北荆州大量购买粮食。

  重新温习了这份折子的内容后,司马昭又对王元姬道:“第五个架子,第四个格子。”

  这个格子里的折子来自曹魏的“进奏曹”,这是曹魏的谍报机构。这份折子里的内容是步家和蜀汉涪陵郡地方政府的冲突,以及冲突后展开的一系列合作。

  三份折子彼此参照后,司马昭眉头紧锁,但嘴角却露出了赞赏的笑容:“这个关云长的孙子,真是不简单啊。不到四年的时间,居然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子上的意思,这私盐泛滥、粮食外流,都是那个关彝关子丰搅动起来的么?”

  “然也!”司马昭停顿了一下,在脑子里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元姬,你看这烛台上的蜡烛,全部是所谓的景耀蜡,这都是西蜀涪陵郡的产出。再看这光洁的案几,上面刷的就是所谓的延熙漆,也是涪陵郡首产。还有为夫现在用的茶杯,摔到地上都不会破碎,也是用的涪陵郡产出的新瓷(关彝:不能叫骨瓷啊,不然就泄密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