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8章 俄国退出一战_罗马尼亚雄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协约国对现在俄国事态的关心,不过主要还是苏俄政府对于战争是否继续下去态度。要知道布什尔维克在野的时候,可是将停战口号喊得震天响。事实上在布什尔维克内部正在商议关于和德国人谈判的事。

  作为布什尔维克主要领导人们,可是清楚的记得自己依靠什么上台。现在反战最为厉害的可是带枪的军人团体,要是这些军人不满意那么换个政党执政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所以在初步缓解圣彼得堡物质供应的紧张关系后,布什尔维克就在商议关于和德国停战的事宜。

  所以当英法大使询问苏俄关于对同盟国战争一事的时候,就碰一鼻子灰。为此英法大使对国内发报,建议扩大对俄国其他政党支持力度。

  这也让其他俄国政党大松一口气,在他们看来这是布什尔维克自寻死路,没有英法的资金支持俄国光偿还外债就可以让财政崩溃。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当然不会好心的提醒列宁等人,打算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击败布什尔维克,重新夺取苏维埃的权力。只是他们不知道布什尔维克可不是像他们一样守着规矩,其中作为其领袖的列宁可比他们想的远多了。

  在八月革命后的15天,新生的苏俄政府就对德国递交了想和谈的意愿。这让德国大受鼓舞,于是一份德国的和谈的条件发给苏俄政府。德国的条件给这些还是政权新丁的布什尔维克高层当头棒喝。

  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奥两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而且赔款必须在一年之内分五期付给同盟国,不然同盟国有自行筹款的权力。

  面对德国的谈判条件,布什尔维克党内群起激昂,纷纷要求停止和同盟国的谈判。这其中布什尔维克的意见分成了三类,第一是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继续同德国战斗下去。他的理由是德国条件太过于苛刻,这会让新生的布什尔维克在未来的选举中处于劣势。而且只要继续作战下去,那么将来很有可能点燃德奥两国的工人中的革命情绪。实际上还是因为德国条件苛刻才不愿意打下去。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

  第二类是以托洛茨基为代表;他的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其实托洛茨基也是反对接受德国的条件,是他知道俄国军队的状态,继续打下去对新政权危害太大。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随后就是列宁的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因为列宁知道现在苏俄政权最主要的问题是需要解决,快要爆发的国内问题,因为现在俄国积累的棘手问题太多,这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