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136章 借鸡生蛋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例如——淮阳郡守:申屠嘉。

  比起封刘揭为彻侯,所需要做的选择封地、遴选租户等繁杂的工作所不同,关内侯只得食邑,不具有对封地的任何权利。

  而彻侯,除了不具备对封地百姓的治理权,以及封地军队的执掌权外,其一应权利,几乎与诸侯王如出一辙!

  如诸侯王会有朝廷委派的王相、内史、中尉一样,西汉的彻候,同样会有朝廷委派侯相,代表朝廷,替彻侯治理封地;但由于彻侯封地普遍不超过一县之地,所以侯相的职权,与县令大致相同。

  与此同时,彻侯对于自己的侯相,几乎不具备任何管理权;侯相只负责这块封土中,原本属于县令的治理工作,直接对丞相府负责,并不用鸟彻侯。

  所以,彻侯侯相,也被舆论在非正式场合戏称一句‘县相’,秩六百石。

  而在封土之上,彻侯拥有的权力,包括兴建与食邑相符合的府邸,征召封地百姓为其义务劳动——即徭役;以及掌握一支不超过五十人,武器装备符合民间持有武器标准的私人卫队。

  除此之外,彻侯还会拥有一个秩三百石的‘家丞’,可以自己选人担任并上报丞相府备案;彻侯家丞存在的意义,才是替彻侯管理封地的管家,负责替彻侯收取封地租税。

  西汉绝大多数彻侯,都普遍不常住于自己的封地,而是聚集于长安,寻求着入朝为九卿,甚至三公的机会。

  与之相比,关内侯无疑差很多——就像刘弘此次,封为关内侯的二十六个勋臣,均食邑五百户,那这个关内侯侯爵能给这二十六人带来的,出了身份地位之外,就只有丞相府发放的五百户人家的租税,大约每年十万钱左右。

  可以说西汉的彻侯,等同于阉割版的诸侯王;而关内侯,就只是一张可世袭的长期饭票。

  对于每年花十万钱,收买一个对老刘家忠心耿耿,并且有能力治理好一郡之地的开国功臣,刘弘表示:这个买卖很划算。

  因为无论是彻侯还是关内侯,在国家遇到战争时,理论上都有出征讨伐的义务;并且出征所耗费的一应物资,如军粮、武器军械、饷钱等,都由彻侯、关内侯自掏腰包承担。

  所以,某种意义上,西汉勋贵阶级与中央的关系,类似于‘中央荣养勋贵,待等有事,勋贵为国出征’的同生共存关系。

  因此,刘弘并不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功臣被封侯,会导致国家财政会受到影响——即便刘弘心里明确的知道,如今汉室天下,起码有十分之一的土地,被封给了数百位彻侯、关内侯,做食邑之土。①

  待等封侯之事被告于高庙,一应程序结束之后,代王刘弘再三请辞就国,刘弘先后挽留,最终同意了刘恒的回国请求。

  对于移封梁国之事,刘恒表示‘无赫赫之功,不敢受重恩’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