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3章,接受采访_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便直接问出了最尖锐的问题。

  仅从人数上来说,双方相差近十倍。

  听说过军事强大进攻军事弱小的,还没听说过军事弱小主动进攻军事强大的。

  而且还大张旗鼓向世人宣告,生怕敌人不知道。

  违反了常理,显得川军团的行为很奇怪。

  陈浩淡淡地回答他:“你应该问,我们派出了三个营的作战部队,日军得到消息会不会逃跑?!”

  能把敌人吓得逃跑,显然是信心十足的体现。

  记者们回想到刚才看到的上百辆坦克和大炮,不得不承认这为陈团长是自信而不是狂妄。

  虽然人数上要少得多,但是要论火力密度,日军把两个师团绑在一块都无法媲美。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比人数的时候了。

  作为华夏记者的黎秀石对此感受最深,日军开战之初为何一个大队的兵力能追着中央军一个师打?

  因为那一个师所拥有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数量真不及日军一个大队多,火力上完全被压制,连防守都十分困难。

  淞沪会战时的德械调整师、整装师,表现出来的情况就好得多。

  那些德械师只是在师、团一级的火力上与日军有差距,步兵班排连营的轻重机枪迫击炮火力,跟日军差距不大。

  以黎秀石的眼光来看,川军团刚刚三个营所展现出来的坦克数量,火力密度,

  已经比中央军的王牌装甲师——第二百师要强的多。

  评判川军团的战斗力,不能看人数。

  这是一只超乎常规的军队。

  “这位大公报的记者,你要问什么?”陈浩上次还接受过他采访,直指黎秀石。

  黎秀石站起身来,手持笔记摆出专业的姿态问道: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与国内的军队隔着怒江对峙,您的此举是为了消灭他们,帮国内的军队解除威胁吗?”

  这个提问是个送分题啊!

  陈浩一瞬间想到了很多,说内心的实话,他北伐还真不是为了这一目的。

  解除了怒江对峙,使得几万兵力不会被牵制在此。

  对于国内的战局有什么用?

  以陈浩的了解用处不大,因为自打美国人参战以来,运输大队长对于抗战就没那么积极了。

  总是琢磨借抗日这盘棋,把那些不听话他的异己山头顶到前线送死。

  最后等日本人失败了,他就可以实现真正的统一了。

  所以那几万精锐的中央军,被盘活后也不会被派到前线正面战场,用来反攻日军。

  虽然原来不是那么想的,但是并不妨碍陈浩为自己披上高尚的名义——北伐是为了从侧面为国内的抗战做一份贡献。

  如此宣传能为他博得更多好感。

  黎秀石在本子上立刻记了下来:“深明大义的陈团长,虽然身在国外但内心时刻惦记祖国。

  想到在日军铁蹄下沦陷的祖国人民,他夜不能寐。

  川军团有了实力后,立即发动北伐主动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