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第 68 章_穿到古代当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秋房力荐为魁首的卷子……

  周副考官接过那份荐卷,笑问:“两位房考官如此力荐,不会是桓同考师弟的卷子吧?本官倒要仔细看看了。”

  两位同考也不知是不是桓凌师弟的。这几天大家判卷子判得头晕眼花,看不少文章中解释典章的句子都觉眼熟。他们二人猜来猜去,不知谁中谁不中,拿着卷子问桓凌他也都笑而不答,反倒叫他们两人琢磨得心中难安。

  这份莫非真是宋子期的?

  可他一个北直隶人,若说能考得比福建本地的才子还好,不可能吧?

  二人苦笑着摇头,指着桓凌说:“我们两个自然不知桓同考的师弟文风如何,他自己必定是早认出来了,只是瞒着不说,看我们这里猜测为乐呢。”

  桓凌笑道:“宋时虽是我师弟,我也不能强求诸位考官给他多添几个圈,抬抬手取中了他吧?不如索性不说,只看他自己的文章入不入得诸位考官之眼了。”

  当然,时官儿的文章本就是千好万好,只看取中名次高低,万无落第的道理。

  两位主考也被他这说法逗笑了,高编修握着那束卷子说:“我猜宋学生的卷子必在春秋房取中的这七十份卷子里,不然这几天早见桓考官急着搜落卷了!”

  众人笑道:“不错不错,看桓考官这般胸有成竹的模样,小宋怕是考得极好,不然他怎地全不担心师弟会被黜落?”

  福建省乡试总共只录八十五人,诗经房便占去十之三四,春秋至多能占两分,他能有这般淡定,必定是师弟的卷子已是本房荐卷中最好的几份之一。

  高编修暗暗猜测他们手中这份堪为魁首的荐卷便是宋时的,取来各房二三两场试卷后,便叫周副考官与他同看手中那份。

  第二场考的是四道判题、一道拟宋庆历元年进万年历的贺表、一道论“大哉圣人之道”的小论。

  判题皆是出自大郑律,对便是对、错便是错,这份卷子里又能在依制合律之上对于弱者加了几分悯恤,兼顾律法与人情——

  如判妇人背夫私逃之罪,别人多按和奸直接判了两方各杖九十,他却要分出妇人是自愿通奸或是受男子挟制不得已与之通奸的。若是自愿的,双方问罪之外,更要细究有无居中牵线者,若有也须治罪。但若是因男方以势挟迫妇人相从的,便宜按官吏□□治下百姓之例,将其罪加二等,杖一百、徒三年,妇人则宜视情况减等。

  只看这道判题,便不是只坐在房中看书,不问窗外之事的书生能判出来的。

  给事中主弹劾天下官员违法之事,于律法都学得格外精熟,见了他这能善用律法十六字意诀中加减刑之诀的答案,惊喜道:“难怪两位房考官一力推荐此人,单这道判题便写得严谨细致、轻重得宜,不似未经官场的儒生,倒像是个断过无数案倒的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