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第 164 章_穿到古代当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中府不愧是陕西有数的富裕繁华之所,越近码头,水面上的船只熙攘,声音越发嘈杂热闹。码头上人来车往,货物流水价从停泊的大船上运上运下,声音沸扬,一派繁荣景象。

  杨大人所乘的船泊入港口,从船上搭了跳版到码头上,客人们便收拾行李依次下船。

  他年纪虽大了几岁,却身轻如燕,踏上跳板几步就走到码头上,反而随行的师爷与挑着行李的军士们都走得颤巍巍,不敢快步,叫他远远地落在后头。

  他大步流星踏上港口坚实的土地,下意识地看向西北烟起之地,而后环顾四周情景。

  也还不到两个月没见,这码头好像又比他上回所见繁华了些:码头附近从前那些衣衫褴褛的乞儿仿佛见不着了。原先到处是为了抢活计厮争得面红耳赤、乃至要动手的力夫,满面尘灰麻木等着活计的脚夫,如今看着似乎人人都在干着什么活计,少见有为此争抢打架的了。

  他离开不过短短一两个月的光景,这座码头怎么会有这么大变化?

  他往那里站定,四下打量的模样,一看就像是外地人。立刻就有些往酒楼客栈拉客人的闲汉上来问他要不要打尖、住店,需不需要雇脚力、租滑杆、轿子、马车。

  随侍杨大人的家人、士兵都没跟上来,他索性也放下身段,亲自问这汉子:“我今日乘船从沔江过来,看见那边数十里外有一片作坊,说是本地知府建的‘汉江经济中心’,那是什么地方?”

  那闲汉也看向上游方向,笑着说:“那是我们大人收容留民的地方。就四月间建起来的,也没多久,如今日夜碾石烧窑,据说烧的还都是给王爷修房子的灰、炭,弄好的流水价往城里送。那些流民在园子里干活,按时给三顿吃食,还给衣裳头巾,倒强我们这些本地百姓,在码头上苦挣一天,也未必挣得齐衣食呢!”

  杨大人诧异道:“那园子里能容下多少人,一天烧多少灰?凭些灰炭之类,也供不起这么多人生活吧?难不成他自己供养着流民?”

  那闲汉摇了摇头,撇着嘴说:“老先生看着也像个读过书的处士,怎么还不及我们百姓明白?咱们大老爷是京里翰林院出来的高官,考中了三元及第,见过皇上的人物,他做官能和一般的官人一样吗?反正他就是有这本事……”

  他不仅肯养一园子外地逃来的流民,还不肯叫那些流民下死力气干活,特地让人在园中立了漏壶计时,好叫他们按时做按时歇呢。

  听那些流民说,这位大人还曾亲手试干过流民的活计,亲自教他们怎么干活省力、干到多累时应当休息。那些流民吃的又饱,干活也不甚累,在园区里又有房子可住,本地穷苦百姓都不及他们过得好了!

  他越说越神奇,杨大人听着直如话本故事一样。

  堂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