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七九章 发展(三)_重生之红星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进一步细分专业,开始理论教学。那六个美军空军退役教官,现在被刘一民揉搓得象面条一样顺溜,个个精神十足,没事就追着刘一民要飞机,说是光理论教学不行,飞行员都是靠飞行时间喂出来的,不实践飞行,理论学的再好都没用。

  考虑到资源和防空安全问题,刘一民提议,经中央批准,将钢铁厂、电厂、军工厂、火药厂全部建在了被李四光称为“亚洲的乌拉尔”的勉县。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又有地形优势,便于隐蔽保卫。唯一缺憾就是距离大保当煤矿太远,原煤运输困难。但世事无完美,想想日军飞机的嚣张劲,刘一民不能不这样安排。

  为了集中力量抓好汉中几个骨干厂矿建设,刘一民不得不将七军团工作全部委托给罗荣桓,集中20天时间,将承担的红军大学陆军合同战术课程讲完,指定肖劲光全权负责红军大学工作,然后就直奔汉中,安营扎寨,承担起了铁矿、钢铁厂、电厂、军工厂、火药厂的建设任务。

  毛泽东对刘一民已经很了解了,知道党内、军内再也没有人比他更懂行,就放手放权,索性让他把煤矿和油矿的建设工作也抓起来。这下算是把刘一民给拴住了,天天不是守在汉中就是在延长和大保当之间奔忙,半年多竟然没有回西安。

  就这样,刘一民带着那些美国来的技术人员和沈谦一、曾照等国内技术人才,紧干慢干,一直忙到了1936年6月2日,钢铁厂和电厂才算基本建成,投入试运行,总算是产出了第一炉钢。

  望着新产出的钢锭,那些技术人员和参加建设的战士们、工人们更是激动,这是红军历史上的第一块钢锭,也是陕西历史上的第一块钢锭,而且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电弧炉炼出的精钢、特种钢,可以生产大炮的钢!

  刘一民心潮澎湃。

  自新圩参军以来,刘一民一直梦想着让红军发展壮大,梦想着能够形成根据地独立的经济体系,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抗日战争少打几年,少死点人,早日建成新中国。

  现在煤矿正常生产了,油矿正常生产了,钢铁厂马上也要正常生产了,加上潼关的金矿和西安的制药厂,根据地的经济已经有了工业支撑,下一步稳步发展就行了。

  有了钢铁,军工厂就可以生产制式武器弹药,加上红军大学对干部们全新的教育,陕甘川充足的兵员,可以想象一下,手持崭新武器、弹药充足的红军主力杀上抗日战场时,还会不会向历史上那样,只能分散游击而不能给予敌重兵集团以重创呢?

  刘一民越想越激动,马上就给毛泽东发报,报告钢铁厂生产出第一块优质钢锭的喜讯。

  发完电报,警卫员黄文虎说:“军团长,这钢锭练出来了,我们是不是该回西安了啊?唐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