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五八章 强渡_大周王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乃至辽国腹地,事前便不可能不考虑渡过桑干河这样的大河的办法。为此,杨俊组建了一只上万人组成的工兵营,以工匠为主的这只工兵营的主要职责便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修理车辆,战时及时修理攻城器械等事务。

  对于渡过桑干河这样的大河,杨俊早已从工兵营那里拿到了渡河的办法。杨俊之所以不急于抢占渡口,既是他所希望的能够借此观察敌人的动向,判断他们在对岸有无大举设伏阻击。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杨俊其实并不需要渡口的那些船只。那十几条大船和几十条小船对于杨俊的整个大军的渡河其实并无太大的用处。那些船一趟最多装运人马一千余人,来回数十趟才能将所有兵马运送过河。这无疑是不可运作的。对面做好防守的话,这种渡河方式无异于自杀。而且,兵马可过河,沉重而庞大的云霄车投石车攻城冲车火油车这些攻城器械该怎么办?大量的粮草辎重车辆又改怎样过河?所以,很明显,大军团过河显然是不能用这样的渡河方式的。除非有数量庞大的船只,而且要有那种可承载重型器械的大船,才具有可行性。偏偏又不可能大军将大周水军的战船拖着前来,更不可能就地造出大船来。

  所以,要让大军顺利而且快速的渡河,并且不惧对岸的阻击快速占领北岸的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造桥。

  当然不是造一座横跨两岸的桥梁,那不可行,也没那个能力。要造的是一座浮桥。浮桥的运用在军中较为常见,但这座浮桥必须既宽又大,既稳又阔,可以让兵马如履平地,装载物资器械的车辆平稳通过。

  工兵营的方案便是造一座宽两丈,悬浮于河面上的巨大浮桥。造桥所用的物资都已经装运随军而来,那是近两百八十辆大车装载的海碗粗细的原木。每一根原木上都钉有绞索锁链,可以相互绞接,互相固定。搭建的方式也简单易懂,两排原木以相互铰连的方式向对岸延伸,后方用厚木板和长钉钉牢固定,一旦成型,便成坦途。

  当然,这种建造浮桥的方式必须要有辅助手段,因为河流湍急,浮桥搭建之时会随波漂移。所以为了固定浮桥,需得有锚固措施。打桩的方式已然不可用,因为水流急,河水深,根本无法操作。但却又另外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来替代,那便是下锚。随军运来的生铁铁锭和巨型青石便是最为理想的锚固装置,根据水流的缓急调整重量和个数,在原木两端以锚链固定这些青石和铁锭的锚固点,投入水中之后,可大幅度抵消流水的冲击力,让整座浮桥能够以相对稳固的方式往前延伸。

  所以说,人的智慧还是无穷的,以这种方式开始的大规模的搭建浮桥的行动进展的很顺利。以每半个时辰往前推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