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调整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青州市面之上粮价已经破了百钱,而且上涨势头愈演愈烈,大有涨势不停的架式,终于把刘备给惊动了。

  荀彧见刘备来问,心中也是苦笑。这地盘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每打下个地方,主公你又要安抚民心,免这免那。这进项少,开支大。如何不闹粮荒?

  没粮怎么办?

  荀彧想了想,谨慎的开口道:“粮荒之时,朝廷每有先例,可假王侯租,减百官俸;可入粟拜爵,入谷射官;或是裁军以减损耗……”

  《后汉书-冯绲传》里面就说:“币藏虚尽,每出征伐,常减公卿俸禄,假王侯租赋。”刘备也想不到东汉朝廷竟然会经常干这种事。听荀彧解说,倒也听得滋滋有味。东汉时期,因为边患,朝廷财政经常紧张,于是天子就经常下旨借钱。比如汉顺帝永和元年,诏贷王侯国租一岁;汉安二年又贷王侯国租一岁;汉桓帝延熹年间,经常减公卿以下奉,贷王侯半租;或者是假公卿以下奉,又换王侯租以助军粮……不仅如此,朝廷还经常向百姓借钱,汉顺帝永和六年,诏假民有赀者户钱一千,又永初四年,因羌寇转盛,而辄贷于民。

  这老是借钱,也不知道给不给利息。刘备心中念头一闪而过。不过他不打算这样干。因为一来是他治下的诸侯王本来就没多少,天下已经乱成这样了,还打他们的主意,这有点说不过去。至于朝廷公卿也是一样。人家好不容易拼命挣扎到你青州这里来了,好日子没过上几天,你又要扣工资,这不太好吧?

  至于入粟拜爵,倒是可以试一试。毕竟这事,在华夏是非常古老的传统。秦王朝时,商鞅便开始干这事了。他在变法中实行过“粟爵粟任”的办法,就是根据给朝廷交纳粮食的多少赏赐官爵的。汉承秦制。晁错便是力主“入粟拜爵”的人,他曾说过一句老实话:“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爵位这东西,是皇帝垄断的,皇帝可以随口创设出来,无穷无尽,没有任何成本;而粮食是农民在土地上种植的,也是永不枯竭的。皇帝拿自己不费一文随口创设的爵位,去换农民实实在在的粮食,有什么不划算的呢?

  后来这一政策,被汉武帝给发扬光大了。汉武帝是个战争狂人,打了几十年的仗,朝廷财政哪里吃得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他搞过募民买复、入羊为郎的政策,在桑弘羊上台之后,这入粟拜爵就起到巨大的作用了。普及人群从官吏向普通百姓蔓延不说,还增加了赎罪的内容。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

  到了汉灵帝时,好吧,这买官卖官就更加明目张胆了。而且汉灵帝还卖出了心得:官员和富豪现钱交易,概不赊账。穷人可以按揭还款;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