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章 安史之乱10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这年,李隆基做了一个对安禄山仕途生涯影响深远的决定。他决定将原本隶属范阳节度使的平卢军(驻扎在柳城郡,今辽宁朝阳市)、卢龙军(驻扎在北平郡,今河北卢龙县)、渝关守捉、安东都护府等军事单位分拆出来另行设立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如愿以偿地成为首任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麾下军队数量达三万七千五百人。

  刚刚不惑之年的安禄山便已跻身帝国十大军区的司令员之列。

  李隆基在帝国北部边陲共设置八个节度使,从东向西依次是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和河西,此外,设立于西域地区的北庭和安西两镇大致以天山为分界线;在西南地区设置剑南节度使;南部边陲设置岭南五府经略使。

  军区建制状况反映了唐帝国“北重南轻”的军事格局,因为帝国最危险的敌人主要来自于北方。

  安禄山怀着一丝忐忑与兴奋前往都城长安面见唐李隆基谢恩。这是他与李隆基的第一次会面。

  会干事不如会来事,干得好不如皇帝印象好。深谙此道的安禄山将“一切唯上,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官场优良传统发挥到极致。

  “去年七月,俺们营州那嘎达发生了一场罕见的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无情地蚕食着禾苗。”

  地方官员大都报喜不报忧,像安禄山主动诉说灾情的并不多。这其实只是安禄山“欲扬先抑”的政治手段。

  李隆基目不转睛地望着安禄山,因为蝗灾始终是李隆基心中的一个隐忧。李隆基曾经身体力行地发动了一场全民爱国灭蝗运动。

  安禄山继续煞有介事地说,眼见百姓颗粒无收,微臣焚香祭天祷告,如果微臣心术不正,忠贞不二,情愿肆虐的蝗虫啃噬臣的心;如果臣没有辜负上天,请求上天快快驱散蝗虫!

  您猜怎么着!一大群红头黑鸟霎时把蝗虫吃得精光。

  这个荒诞的故事被安禄山讲得绘声绘色,而李隆基却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此前不知有多少官员向他禀报过千奇百怪的祥瑞事件。

  这次相谈甚欢的经历使得安禄山给李隆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次会面不久,安禄山进位骠骑大将军(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是武散官中最高阶,类似于现在的上将军衔。

  “小试牛刀”并尝到甜头的安禄山决心在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隆基又突发奇想地改“年”为“载”。李隆基与隋炀帝越来越像了。因为他们恨不得把一切都改了。

  范阳节度使裴宽进京担任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而他向李隆基推荐的继任人选便是安禄山!

  安禄山身兼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两镇节度使。虽然范阳节度使统帅的兵马未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