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4章 大唐将帅16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作,

  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西魏时又重新设立。

  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

  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

  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

  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裴行俭

  元代戏曲作家白朴写有一出《裴少俊墙头马上》,讲得就是大唐名将裴行俭家里的事儿,可惜白朴脱不了酸文人的俗套,

  裴行俭又被塑造成一个趋炎附势的反面角色,以封建礼教为由逼迫儿子裴少俊休妻,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裴行俭自己就是胡汉联姻,

  他的继室库狄氏并非汉族女子。根据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史料,有史家猜测此女曾嫁给裴行俭元配之子裴贞隐,与裴行俭原为翁媳,后来裴贞隐早逝。

  库狄氏改嫁给裴行俭,并生下四个儿子,其中的裴光庭后来成为大唐一代名相。有唐一代,观念胡化,风气开放,不仅异族联姻比比皆是。

  在李唐皇族之中,父夺子妻、兄占弟媳、子承父妾之事也屡见不鲜,

  就是一向自视甚高的士族,也免不了胡风的影响。当然,士族是大唐帝国的坚强柱石,

  其主流恪守的是儒家道德,论到冠盖之盛、名流之多、贡献之大,当首推闻喜裴氏,也就是裴行俭所在的家族。

  闻喜裴氏出自赢姓,与秦国同祖,因为跟随周王伐纣立下战功,被分封在裴柏村,“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先后出现过宰相59人,

  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