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7章 大唐将帅2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薛仁贵变成平民百姓,决不象小说中的胡编乱造,说什么李道宗设计陷害忠良,以致忠良蒙难。江夏王李道宗文武双全,英姿飒爽,在史书上颇有佳评,却无端被酸腐儒栽上了天大的罪名。

  其实薛仁贵也是文才斐然,这可能因为没落大族的手不释卷,“《周易新注古义》十四卷,薛仁贵撰”,一名士兵出身的武将注释《周易》这种先秦古籍,即使在唐朝这种文化昌盛的环境里,也会让人跌破眼镜。

  根据官场运行的潜规则,有人是圈圈里面的人,有人是圈圈外面的人,而薛仁贵则是皇帝圈圈里面的人,一时贬放,终会东山再起。当高丽重起叛乱,薛仁贵成为鸡林道总管,重返辽东,再掌军权。

  上元年间,他在辽东犯法获罪,流放象州,又被皇帝赦免,唐高宗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往日我的寝宫遭遇洪水,若不是你拼命叫喊,我已经成了水里的鱼虾。北伐铁勒九姓,向东降服高丽,汉北、辽东遵从教化,这都是你的功劳。

  有人说你在乌海城下贻误战机,致使我军失利,我平生遗憾的也就是这件事情,现在西边不宁,瓜州、沙州商路断绝,你怎么能够自己高卧乡里,不为朝庭分忧解难?”

  开耀元年(公元681年),薛仁贵封为瓜州长史,不久又被授予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前往云州(今山西大同),出击突厥的阿史那元珍。突厥人阵前问话,“唐将姓甚名谁?”对方回答,“薛仁贵”。

  突厥人又问,“听说薛仁贵流放象州,已经去世,死人怎么会复活呢?”薛仁贵脱下自己的头盔,让突厥人看个清楚。突厥勇士看清之后,相顾失色。赶紧溜走。

  薛仁贵率军追击,大破敌军,斩首万余级,俘获二万人。还有驼马牛羊三万余头。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薛仁贵去世,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特造灵舆,护送还乡。极尽哀荣。

  薛仁贵有子薛讷,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成就不下于乃父,历经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数朝,镇守边关几十年,保得国泰民安,颇有小说中薛丁山的影子,但什么樊梨花及三弃三请的情节。却是没影子的事,属于历史上的空穴来风。

  倒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嵩,与《薛刚反唐》中的薛刚颇有几分相似,他“气豪迈,不肯事产利,以膂力骑射自将”,安史之乱爆发后,竟然加入史朝义的叛军,成为乱臣贼子,然而又能及时反正。归附大唐,

  成为独霸一方的节度使,“嵩谨奉职,颇有治名”。最后竟以太保的身份光荣下葬,为他的传奇一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唐人传奇中的《红线盗盒》,讲得就是薛嵩派遣飞檐走壁的女侠客吓唬节度使田承嗣的故事。

  戏曲中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