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六章 官制时代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名,称为“解头”,这个不是白来的,要经过考试,如后世的解元。

  考场称“举场”,考生们互相尊称为“秀才”(和明清不同),州郡解送参加考试的考生叫“乡贡进士”,在考试前考生拜访权要,保荐自己,称为“关节”,考生们互相吹捧叫“还往”(这个很人性),考试前考生在一起吟诗作赋,叫“私试”,同一年及第的称为“同年”,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叫“门生”,进士及第,发榜时第一名叫“状头”,也叫“状元”。…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新中进士在杏园举行宴会叫“探花宴”,宴会后,将名字写在慈恩寺大雁塔壁上,称之为“雁塔题名”,也算是一种留名千古的方式,“关试”之后,又在曲江亭子举行宴会,称为“曲江大会”,

  也叫“闻喜宴”,因为这次宴会后,新科进士们就要分赴道各地为官,因此也叫“离会”。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做《登科后》诗“春风得以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这种状态和当今考入清华北大有一拼,要是普通高校就另当别论了。

  据史料记载,唐代有的年份只有一个进士及第,当然了,他肯定很高兴,状元稳拿,不过,估计什么“探花宴”、什么“慈恩寺题名”、什么“曲江大会”,没有人陪他闹腾了,我想他也会很郁闷,

  哪管再有一个也好同伴而行啊?(深表同情,胜利固然好,只是很孤独)顺便再说一下主考官,开始是吏部考功员外郎(副司长),后来皇帝嫌官太小,压不住场,改为礼部侍郎(礼部副部长)。

  科举不简单当年进士及第和如今的高考有着近似相同的一点,高考之后上大学,不包分配,得自己去找工作,进士及第不一定能当官,还要经过吏部考试,称为“关试”,只有这个考试时合格了才可以做官。

  不要以为进士都考上了,“关试”只是走走形式,那可就错了,“关试”不通过,任你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也休想当官,为啥,就这么规定的。

  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唐代大文豪韩愈同志,进士及第后,三次参加“关试”都没有通过,十年布衣,可见“关试”可不是闹着玩的。“关试”包括四个内容,一曰身,就是看长相,帅不帅,帅的过关,丑的留下,这个是天生的,那个时候还没有整容术

  谁也改变不了,有句话叫“人不可貌相”,所以本人认为这条内容不合理,之所以这么说,倒不是因为本人长的歪瓜裂枣,而是为那些相貌奇特的仁兄们抱不平(估计朱元璋同志前来考试,第一关就得挂,有画像为证)。二曰言,考的是口才如何,说话是否流利,字正不正,腔圆不圆?

  这个对方言区的考生可有点不公平。毕竟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把主考官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