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一代英主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这种看法其实是有所偏颇地。

  杨广确实是一个不恤百姓的帝王,也确实为了能早日征辽而要求了较快的工程进度,从而给河北被征集的民夫带来了压力,也因之累死、病死了不少民夫,但大运河工程的扰民程度其实远没有人们印象中那么大,影响的也无非一二省的百姓,百姓服徭役确实增加了负担,但也绝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苛残酷。

  比起三征高句丽时动辄征发百万之众,远征千里,沿途尸骨无数,其扰民程度只不过是其零头罢了。

  当时的大隋灭亡固然与修运河有一定关系,但还决计算不上是核心因素。大运河之所以被盛传劳民伤财,被后世很多人误认为是导致大隋民不聊生的主因,就是因为李唐王朝刻意丑化了这项泽被苍生的德政,并借夸大扰民程度的方法来丑化杨广。

  其实杨广在决定开运河时对局势的判断并不算错,当时大隋的根基虽然虚浮,远没有表象上看起来那么强,但国力已经足以轻松支撑起大运河这个工程。

  如果炀帝不征高句丽,或者说如果第一次征辽取胜的话,那仅仅是大运河工程根本不会动摇大隋的国本,反倒会在完成后很快带来巨大的积极效应,令大隋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飞速的进步。

  这样就算隋朝最终亡于门阀这个隐患,那也是数代之后的事儿了,杨广此时也早就声名稳固,因为修运河的巨大功劳和他之前的赫赫武勋,被后人誉为了千年一出的绝代明君了。

  毕竟各朝各代都只是丑化前朝的末代亡国之君,如果不是第一次征辽失败,如果大隋不是因之而亡,那杨广很可能在历史上成为千古一帝,大运河也会成为他标榜千秋的骄人政绩。

  然而福泽万民的大运河工程最终非但没能给杨广带来好名声,反倒成为令他身败名裂的一项罪名,这种不公正的历史评断主要源自后世对他修运河动机的刻意歪曲。指责他修运河时急功近利、不恤百姓的说法虽然夸大了大运河给百姓的压力,但总还不算太过离谱。

  可在一些野史、评书中,甚至承继了唐初对杨广的诋毁,**裸地对他进行污蔑,说他不顾江山和百姓死活大修运河,是因为梦见了江南的琼花,急着下江南去观赏;有的则说他贪淫**,想去江南游乐选美;更有一些人不遗余力地开动脑筋胡编乱造,所言荒诞不经,居然把修运河的原因归结为什么“搜括江南财富”、“耀兵江南”、“挖掉王气”之类,都是些毫无逻辑、毫无根据、毫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断。

  总而言之,竭力想将杨广塑造成一个自私狠毒,仅仅为了自己沿途的舒适和游乐的享受,就不惜劳民伤财,搞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残暴君王。其实这些谬论破绽鲜明,一看就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