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四、张勋入京调停,请错菩萨拜错神_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要冲,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当时张勋的实力,任何人都不敢小觑。袁世凯在搞洪宪帝制的时候,屡次催促张勋出征护国军,但都被拒绝。袁世凯死前,江苏督军冯国璋请各省督军到南京会议,试图形成袁世凯和护国军之间的第三派势力,结果张勋和安徽督军倪嗣冲过去一阵乱搞,把冯国璋的一台好戏硬生生的搅黄。

  袁世凯死后,张勋反客为主,他把参加南京会议的各省军头及其代表们邀到徐州(计有奉天、吉林、黑龙江、直隶、河南、山西、安徽七省代表)开会。在会上,张勋仗着自己的老资格而大放厥词,声称君主制与共和制无非是各抒己见,公论自在人心,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张勋的表态,其实是话里有话,他既反对惩办洪宪帝制中的罪魁祸首,而且隐然透露出复辟的愿望。

  段祺瑞一向以北洋系正统自居,原本是看不起张勋这样被收容进北洋的杂牌军的,但张勋拉拢了数省督军,他也不敢怠慢,随后便派出代表前去参加徐州会议。在张勋的主导下,徐州会议最后议定十条决议,其中第一条便是“尊重清室优待条件”,第二条则是“保全袁大总统家属生命财产及其身后一切荣誉”。

  张勋刻意保全清朝逊帝和洪宪皇帝袁世凯的利益,正应了他在辛亥革命后说的一句话:“清帝故主也,袁总统恩师也,今袁为总统,宣统仍为皇帝,我为国民服务,公义私恩,两无妨碍。”由于徐州会议进行得很成功,张勋在会后便得意洋洋的自认为是北洋系各路诸侯的“大盟主”,隐然执各督军之牛耳。

  在黎元洪与段祺瑞在北京“府院之争”的时候,张勋却在徐州冷眼旁观,伺机而动。对于民国后搞的“民主共和”,张勋是有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的。在他的眼里,“共和民主”简直就是胡闹,这总统、总理、国会搞来搞去,乱七八糟,弄到最后是一团乱象,什么也干不成。要总这么下去的话,倒不如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还政于清,复辟算了。

  当然,张勋的观点固然可以发表,但在当时毕竟是少数派和非主流,要真做起来的话,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1916年9月21日,在国会重新召开不到两个月,张勋再次召集各省督军及代表进行第二次徐州会议。这一次会议的规模远大于上一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山东督军张怀芝、第五师长张树元、奉天督军张作霖、吉林督军孟恩远、黑龙江督军毕桂芳、江苏督军冯国璋、河南督军赵倜、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李纯、福建督军李厚基、直隶督军曹锟、直隶省长朱家宝、浙江督军杨善德、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第七师长张敬尧、衮州镇守使施从滨、两广矿务督办龙济光或指派代

  请收藏:https://m.agtl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